本书是作者刘德龙近年创作的中国画和书法作品集,收录其书法、绘画作品40余幅以评论文章、艺术感悟等文字,在书中刘德龙以倒影为主体的画面表现体现了他对形式意味的敏感。作为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刘德龙中国画和书法作品是基于传统的再创新,是理论与实践在互相碰撞中焕发新的艺术面貌和别样的审美追求,具有浓浓的书卷气,反映了新
雷锋精神,是时代永恒的呼唤。2013年,长沙市邀请中国音协共同开展雷锋主题的全国性征歌活动,赛后结集出版了《首届“情系雷锋大爱长沙”全国原创歌曲征集入选作品集》,广受读者们好评。10年后的2023年,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潇湘诗会”等部门、机构牵头下,重新整理、
“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是2023年长沙博物馆迎新春特展,是该馆“湖湘文化”系列特展之一。本次展览整合了十多家文博机构、民办博物馆及不少私人的湖南民俗收藏品。本书甄选展品中的160多件,拍摄为图片,以“生命之美”“崇德乐业”“天地人和”三个单元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民俗物件中所蕴涵的具有吉祥意味的艺术表现,探寻一代代
本书以湖南自产陶瓷为主,输入湖湘陶瓷为辅,向读者介绍陶瓷的“形”与“意”。书中不求建构湖南陶瓷业发展的规律体系,仅就人与陶瓷、陶瓷与生活、窑与窑等之间存在的关联做梳理,旨在说明陶瓷并非孤立存在的古董,是社会各种因力相互作用的物化。
本书内容涵盖中外戏剧、音乐等艺术领域。书中选编介绍了黄梅戏名段《天仙配》《女驸马》、外国名剧《哈姆雷特》《奥德赛》等;选编介绍了中外音乐作品,如阿炳的《二泉映月》、源于非洲的说唱艺术等。全书旨在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讲述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使学生们更乐于学习与黄梅戏专业相关的词汇及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外销画相关研究成果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全书共收录26篇文章,分为外销画、玻璃画、外销瓷、外销漆器及综合专题五个板块,吸收了本研究领域内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学者的与会发言,内容涵盖与中国外销画研究及展览相关的多个课题,并附有多幅精美图片。该书的集结出版体现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学术
本书收录1906年至今苏州火车站的珍贵历史影像,全面呈现苏州火车站的百年变迁历程:从清末路权运动、铁路建设与通车到苏州站对近代苏州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站经历的两次重建,到新时代车站与平江新城的同频共振,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本书为人们了解铁路、苏州火车站与苏州城市变迁的关系提供了第一手可观可感的材料,为建设
书稿以提出“六法”建构的绘画风格方法体系,“六法”之于绘画语言形成的创造性表达,以及“六法”品评27位画家有关绘画创造性理论成果为依据,探究标准和方法内涵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内在关系,确立“六法”在绘画风格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实践价值、审美价值及创造价值,以期为艺术史中的绘画风格探索和风格形成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机理
本书为一部手工艺传统研究文集。中国传统手工艺作为文明发端即存续发展的造物实践,在数千年积淀传承过程中形成特定的视觉形态、技艺经验和文化精神,其演进嬗变亦深刻反映文明变迁的要素与联系。观照手工艺发展的历史现象与本质规律,分析手工艺传统与现当代设计的内在联系,观察把握设计的现实与趋势,有助于从手工艺与设计之文脉贯通的意义上
作者2016年以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山西日报》《兵团日报》《牡丹》《伊犁河》《安徽文学》等报纸期刊以及《光明网》(文艺频道)上发表文化时评、文艺评论等50余篇(约10万余字篇幅),其中19篇评论被《法制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内蒙古日报(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