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著名的礼仪之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孝的思想及孝文化构成了其中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与精神文明。孝为五教之首,是构建人与人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对孝文化的思考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汇集了古代27家(篇)有关孝的思想论
哲学家眼中的《庄子》 一、当今著名哲学家,台湾大学著名教授,研究传统经典50年,以解读《庄子》为人生一大乐事。 二、傅教授以中西哲学比较视野重新解读《庄子》,以哲学思辨为重点,遵循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哲学原则,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及价值判断均做出清楚说明,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 三、《庄子》作为天下第一奇书向称难读
本书作者卡拉·麦克拉伦作为共情研究先驱、共情疗法创始人,将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整合,并结合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对情绪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情绪——情绪没有好坏,无分主次;深入了解情绪——情绪只是工具,作用不同。通过本书介绍的四位一体模型,运用5种共情技能,解读16种常见情绪,我们或许可以真正拥
人类为何失去了永恒?古代近东地区的国王们如何通过书信的表面之意表达深层权力意图?……本书作者充分分析了古代近东地区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神话与政治的阐释入手,借用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回答了这些问题,给古代近东的历史编撰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并有效地弥合了文学与历史学科之间研究目的的对立。
《神话的哲学思考》包含关于哲学与神话关系研究的十篇杰出论文。与普遍的对神话的误解相反,这些论文深入探索理性、想象和讲故事的关系,以此来追踪神话对人类信仰、起源和潜在未来的影响。本书认为,神话存在与人类日常经验之中,神话中兼有想象、叙事与真实的内容,神话中隐含着人类创造力及其再造的潜能。
本书作者从早期神话和宗教信仰的形成、表现形式(献祭、神圣叙事、等级制等)、本源意义探索以及观念的符号化表达(礼物、献祭、预言和誓言)等方面探讨了对神话与宗教进行自然解释的可能性,提出对现代宗教思想和神话研究的深刻洞见,并引发有关人类信仰之终极根源与终极意义的思考。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巨著《金枝》及其在西方影响的论著。全书以西方对《金枝》评价迥然的两个词魔杖与阴影为线索,考察弗雷泽的思想渊源与学术旨趣,探究《金枝》的主题观念、表现方式、巨大影响,较全面的呈现了《金枝》在西方的接受境遇。对神话学、人类学等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陈建宪教授长达三十年对洪水神话持之以恒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书中首次运用电脑数据库,对流传在中国40多个民族中的682篇异文进行母题分析,将文本的时间线索与空间扩散相结合,对该故事类型的中国形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与研究,填补了中国洪水故事圈在国际学坛上的缺环。
《巴比伦与亚述神话》为20世纪英国著名神话学家唐纳德·A.麦肯齐的代表著作,主要从种族、宗教。民间信仰、核心神祇、建筑、法律、贸易等角度,对三四千年前的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史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该书虽为神话研究专著,但行文流畅且富于趣味性,是一部了解巴比伦与亚述神话历史的入门读物。
神话理论丛书共六卷,含有113篇文章,涵盖了古典与现代的神话学研究。本书是神话理论丛书的第一卷,包含了最具影响力的神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对神话的分析,他们的追随者对其理论的扩展和修正,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对这些理论的应用,以及神话理论批评和神话心理研究的调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