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生动有趣的逻辑故事开场,以此引出了“逻辑思维”这一名词,而逻辑学便是研究思维的学科。之后,本书便由逻辑学中最基础的“概念”讲到“命题”,再到“推理”,条理清晰地将枯燥晦涩的逻辑学知识以“一故事带一理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更利于其接受,其中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是经典的寓言、假说,以及名著《西游记
本书从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理论、婴幼儿动作、语言、认知、情绪、社会性等生理、心理五个方面行为的观察分析要点与发展指导策略等内容进行了设计和编写。具体内容涵盖婴幼儿行为观察内容与价值,婴幼儿行为观察方法以及婴幼儿动作发展观察与指导、婴幼儿语言观察与发展指导、婴幼儿认知发展与观察指导、婴幼儿情绪发展与观察指导、婴幼
本书根据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要求,结合案例分析、国内外研究及相关工作进展进行撰写。内容涵盖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伦理规范、不同流派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巧、咨询与治疗过程,以及心理动力学、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疗法、格式塔疗法、森田疗法、沙盘疗法等常用技术方法。撰写中力求重实用,操作性强,明确各种技术的操作步
本书对应用伦理学的探讨运用了多元价值论,在伦理学理论与应用伦理问题两者之间进行对话。本书一方面考虑不同伦理学观点对实际伦理问题的实际意涵,分辨出对实际伦理问题的不同处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从其实际意涵的合理与否,分辨出其理论的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
本书分如下六章:(1)利他主义发展史概要;(2)利他主义、动机和道德;(3)利他主义与进化论;(4)利他主义的人格;(5)利他主义、赠予和福利;(6)利他主义:人类未来的基础。通过这六章多侧面的深入展开,对利他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并与自私、自利进行了对比分析,作者认为:相比于自私自利,利他主义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
本书以杭州的寺院为题材,演绎出十个人文历史故事,收录《灵隐寺:飞来峰下梦痕新》《下天竺:三生石畔有情风》《径山寺:日僧圆尔的问禅之旅》《凤林寺:只此浮生是梦中》《韬光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等内容。
本书主要论述了明末大儒刘宗周及其慎独哲学,反映了晚明心学,乃至儒学的心性之学的精神与面貌。总体上全书学术性较强,有思想理论深度。刘宗周哲学的内容尽管丰富,要之不外慎独的宗旨。本书先述刘宗周的生平、修养及思想发展,再透过他的主静、中和、理气、心性、诚意等观念以及《人谱》的分析,指出其慎独宗旨背后的意涵,实可以“尽心即性”
本书汇编了十二个有关学生心理困惑的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涉及他们学习、成长的问题或成长的烦恼。在每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心理困惑的相关生理、社会和心理因素,特别心理相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感受和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透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心理咨询师解决问题的思
本书以《中国丛书综录·道家类》、《中国古籍总目·道家类》为选目基础,选择优良底本,汇集《道藏》未收神仙传记文献,如元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明宋勋《历仙传补》、清春帆老人汇辑《神仙通鉴摘录》等十余种影印出版,可为学术界研究明清道教信仰、道教哲学、道教文化提供丰富的一手文献资料。
本书通过贾米作品舍起灵和刘智的两个译本,讨论中国十七八世纪波斯语哲学作品在中国的流传和译著情况,并由此发现中国传统的宋明理学、道教、佛教等哲学思想对这些波斯语作品的翻译有着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中国伊斯兰教特有的“以儒诠经”的译著方式,这是伊斯兰教中国化最为直接的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