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其近年来从事的中文阅读视觉加工研究及国内外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总结、思考和展望。在本书中,作者对中文阅读视觉加工机制的普遍性和独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正常儿童、阅读障碍患者、视听障碍患者等案例,探讨了中文阅读的心理机制和促进方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还结合历史,分析了中文书写系统的演变和其与中文阅读
本书共整理古籍十三种,其中《周易》为源,《焦氏易林》《京氏易传》《易洞林》《易占(一)P2482VD》《易占(二)P2832A》《易占(三)S4863》《易占(四)浙敦131》《易占(五)北大D197》《火珠林》《周易古占法》《易学启蒙》《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十二种为流,基本涵盖元以前历代重要纳甲筮法著作。纳甲
本书内容包括:湖南书院人物与思想文化研究;湖南社会文化史研究;湖南历史人物研究;湖湘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湘学文献研究与书评。
本书由一座座“高原”组成,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些主题则与众多非哲学的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在这基础之上,不断隆起的概念地壳,形成了稳定的地标--高原。散布于书中的“根茎
本书旨在对20世纪《论语》学进行贯通性研究。首先,从宏观上讨论《论语》诠释的基本概况,厘清基本理论问题,对20世纪之前的《论语》学作回归总结,探寻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前后承续关系。其次,阐述20世纪《论语》诠释发展演变,选取典型著作进行剖析,勾勒《论语》诠释的历史进程,揭示《论语》诠释的特点和规律,探寻社会政治、
本书为古籍整理类著作,为原“九州易学丛刊”之一种,此前本社曾出过两版,此次为改版重出,调整了版面,并参原底本再次整理点校。《周易禅解》为明清之际儒、道、释三教会通的重要著作。《易》兼三教,易道是三教沟通的一个重要基点。在《周易》的义理、象数和古史等研究路径中,以禅解易是其中一较为特殊的研究门类。本书作者智旭是
本书为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师与学生的优秀论文集,创作者较多,这也就造就了该书内容的丰富以及独特的视角,书中关于如何教好哲学、哲学应当如何发展以及学生关于哲学的学习与思考等方面都有深入细致的论述,教师与学生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中以及学生在学习哲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
本书以“哲学与中国”为问题导向和学术定向,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集体承担的一项学校“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任务,反映了哲学教研部同仁以及学界有关专家2021年的相关哲学研究成果以及更为开阔的人文思想类研究成果。全书主要分为“理论与中国”“问题与中国”“学科与中国”“学术与中国”“话语与中国”五部分,致力
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