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中国大陆阳明学研究期刊文献综述、中国大陆阳明学研究著作文献综述、中国大陆阳明学研究辑刊文献综述等十三个部分,展示了2021年有关阳明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本书收录文章14篇,包括学术史研究3篇、名家研究4篇、文献研究5篇、书评2篇,作者均为当今浙学研究领域的名家、专家。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浙学的内涵、精神、学派人物与当代价值的学术史研究,又有阮元与浙学、宋濂学术渊源、北山四先生学术与著述考、黄宗羲遗民史观发微等研究结果,可为浙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本书以先秦儒家天道观与政教思想关系为线索,探讨了殷周之际的信仰革命与人文主义,孔子的天命观与政治思想,孟子的心性论与道德理想主义,以及荀子的天道观与政治思想的联系等,展示了先秦儒家天道与政教思想的发展进程与内在理路。
《孟子思想与新时代精神:第六届孟子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孟子思想与新时代精神:第六届孟子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的上编,文本与阐释。《孟子》本文是孟学研究的核心,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收录了围绕《孟子》本文展开研究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或注重训诂章句,或聚焦理论阐发,或重视历史诠释,皆各有其价值。《孟子思想与新时
《老子学刊》(第二十辑),刊载了《由“用”通达“体”:老子之道的诠释路径刍议》《<老子内解>新考》《明代部分老学文献真伪考》《昭格署的兴替与朝鲜王朝官方道教的终结》《<真灵位业图>神仙名号研究——以“道”及其衍生概念为中心的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悟真篇再注>的药物理论探析》《论钟馗信仰的多元形成》《文房道士
本书精选《广东社会科学》创刊35年来哲学栏目的优秀论文26篇,突出原创性、时代性、现实性,内容包括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逻辑建构、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等。全书分析发展中的社会与社会发展哲学,探讨西方现代文化的普遍性表述与哲学反思,有助于读者了解国内学界哲学领域研究
本书包括关于《永乐大典》易学典籍整理研究的思考、四库馆臣对大典本《易学变通》的编校、丁寿昌易学:主以宋易,兼采汉易、李镜池与顾颉刚的学术交谊及其《周易》研究、《尚书》与先秦易学、汉代易学视域下的礼乐观——以纬书为例、《皇极经世》“数学”义涵发微、李简易学发微、贾湖文化与《周易》思想溯源、论《易传》九德的当代价值、《周易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微观研究
《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本系列丛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本辑主要由名家讲坛诠释与经典"先秦哲学研究宋明哲学
随着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兴起,传统哲学议题的概念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对概念进行清晰界定,调和众多理论范式之间的尖锐分歧,美国学者麦歇瑞在《消去概念》(DoingwithoutConcepts)一书中提出了概念异质性假说,主张用原型范例理论这三种概念类型的名称代替概念,并把概念从认知科学理论术语中消去。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