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社已出版书的修订再版。《一切经音义》为语言学的重要典籍和语文工具书,整理者长期从事古典音义研究,兹以高丽藏为底本,广泛参校海内外诸善本及敦煌写经等,并加以标点,成为这部比较完善的合刊校本。并附有统一的笔画逐词索引,方便检阅。
道德意味着什么是对的而什么又是错的行为方式。这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与近年的政治经济危机及其暴露的行为模式有些相关。在本书中,娜奥米·埃勒默斯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基础,博采道德研究的洞见与发现,对道德现象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基础性整合,考察了社会群体如何影响道德价值观,又如何发挥“道德之锚”的作用。娜奥米·埃勒默
情绪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兼心理医生写给青春期孩子的温暖指南。本书的主要切入点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被某种强烈的情绪裹挟而无法自控时,他的大脑里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人的大脑就像是一座三层楼的房子,其中情绪就位于第一层。全书通过阐述悲伤、恐惧、厌恶、愤怒、惊奇、喜悦等章节
行为心理学提到过一个“21天效应”,指的是一个新的习惯、理念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基于该理论我写了这本书,试图通过21天的专业学习与训练,真正帮助读者提升效率。这是一本系统地帮助人们彻底告别低效人生的实用手册。当你的人生遭遇低效困境,常常受困于情绪、分心、拖延、精力懈怠、缺少时间管理……这时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思维
本书作为一本畅销30多年、广受赞誉的经典心理学教材,以通俗易懂和内容全面闻名,集结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情绪和临床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结晶,深入分析了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和当代事件,敢于面对有争议的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来说,本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古代新疆地区儒学文化传播研究”成果。该书系统地统梳理了历史时期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新疆的传播进程,改变了传统学术把边疆视为儒学的“化外之地”的做法,也进一步通过展示和描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边疆的传播过程,让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在历史进程中中原文化建构和传播力度的变化情况。本书的研究
本书尝试从撕裂、裂隙与接缝来重构海德格尔艺术理论的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并贯通到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之中,以此也回应了海德格尔的“美学之克服”的问题,揭示出撕裂的艺术与未来的美学之关联,最后提出“裂隙的美学”之命题。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研究中心与瑞安地方合作召开了从“永嘉之学”到“瑞安新学”这一主题学术研讨会,本书稿为这次学术会议论文的结集。书稿各文章围绕永嘉之学,特别是瑞安新学展开,聚焦于永嘉之学作为浙学中坚,论述永嘉学派在中国哲学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及揭示瑞安新学是中国近代化,或称为第一次现代化的源头之一,以此两端,展开多方
本书收录作者自2000年以来的28篇学术论文,分为四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本体论的意义”“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哲学观念的更新”。 本论文集专注于一个主题,即倡导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其之标榜“新”,是根据对ontology的研究,认定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两类不同形态的哲学,从而显露出以往
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研究,同时对西方古今美学成果具有深厚积累的基础上,站在建设性后现代的历史高度,以现象背后的统一性为本质涵义,密切联系审美实践,对现实和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及美感活动展开了形上之思。全书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核心观点,以本质论、现象论、美感论为基本构架,分析论述了美的语义、美的范畴、美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