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爆发的时期。戴维哈维清醒地认识到以实证主义方法研究城市不能有效地解释和解决城市发展的众多问题,于是他转身进入马克思主义阵营,开始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资本主义城市运作逻辑进行深刻的批判。他对城市地租和资本循环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而揭露了城市地理格局是资
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
《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最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品,由194个简短的经句组成。第一品主要论述了心作用和三昧的分类等问题,认为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抑制;第二品说明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和进入三昧的基本方法,具体论述了八支行法的前五支(禁制、劝制、坐法、
住宅是我们的世界一角。人们常说,这里是我们的D一方天地,在任何意义上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宇宙。如果我们深情地看待它,那么*低微的住宅也是美丽的。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 即使在一间小小的单间公寓里也可以过有品味的生活。哪怕并非有意地紧密布局,这间蜗居也可以变得开阔起来。怎么选房和怎么居住大有学问,无论
对于奥古斯丁早期意志哲学的演进,国际学界大致有两种解释路径,即以彼得布朗为代表的革命论和以卡罗尔哈里森为代表的连续论。通过细致爬梳奥古斯丁的早期著作,本书试图提出变革论的解释路径,并为奥古斯丁的自我评断进行辩护。通过检审意志概念的发源史,论述其与神义论的关系,本书认为,在4世纪90年代中期密集注释《罗马书》的过程中,奥
本书超越道学与变法两种研究范式,直面千年以来颇有争议的司马光哲学文本,以中和范畴为统领对司马光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重构与新的诠释。通过对北宋儒学发展多元路径的考察,发掘出司马光崇尚荀扬的独特为学进路。作者基于儒家内圣与外王之道的理论贯通和中和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发掘出司马光以《潜虚》为纲,以气为基点,以中和贯穿整个思想体
思维方式构成一个民族文化体系最深层、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体系的质的规定性,体现着这个民族的逻辑思想和概念传统。《权正致中传统辩证思维方式》选取中国传统逻辑思想发展的四大高峰时期:先秦、两汉、宋明、清初,全面论述权正而致中的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方式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逻辑思想发展过程
《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是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丛书所列书目。全书以中庸价值观念的起源与形成为线索,在厘清秦汉宋明清等时期发展的基础上,考察中庸思想的价值本体论、价值选择的方法论、价值理想的实现论和境界论等四个方面;探讨各个历史时期中庸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差异,以及儒家哲人对中庸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从而对儒家中庸观念
莱辛去世之后,作为莱辛生前好友的门德尔松打算给莱辛作传。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雅可比询问门德尔松是否知道莱辛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自诩莱辛好友的门德尔松对此毫不知情,而雅可比的问题激怒了门德尔松。这直接引发了两人的相互辩论。在这本著作中雅可比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莱辛曾经是斯宾诺莎主义者,这主要以雅可比和莱辛的对话为依据;斯
《皮浪学说概要》(PH)分三卷,第一卷(PH1)是怀疑论的基本纲要,涉及怀疑论的概念、缘起、论述、标准、目的,论式,表述以及怀疑论同相近哲学的区别,第二卷(PH2)是对逻辑学问题的反驳,第三卷(PH3)是对物理学和伦理学问题的反驳。 《皮浪学说概要》中文译本,除了收入恩披里柯的版本之外,还收录了希腊罗马时期的三个论皮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