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录北宋至民国初年凡九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全书内容包括译经篇、义解篇、习禅篇、明律篇、护法篇、灵感篇、遗身篇、净读篇、兴福篇、杂识篇等。
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又无法忍受孤独,所以要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建立合适的界限,但合适的界限是以丰富的内在资源为基础的。 当变化无常的世界压迫着我们,是这些内在的力量为我们提供庇护,保证我们不会做出浅薄无知、冲动和过于情绪化的反应。这就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恰到好处的界限》一书旨在帮助我们发现并调动自己
本书共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委》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本书是纪念明代思想家王阳明550周年诞辰的论文作品集,包含14篇与阳明心学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或研究阳明心学的某一个方面,或探讨阳明心学在国内外传播的现状,或讨论阳明心学在当代的价值。
本书分为:重点习题集、全真综合模拟题、重点习题集参考答案、全真综合模拟题参考答案、主观题背诵考点整理、心理学考研疑难问题与解答、得道者无敌——考研经验合集、心理学统考实战提示,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导论习题、发展心理学习题等。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推崇《中庸》。南宋朱嘉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年人很容易了解到儿童玩耍时是怎么想的,却很少知道他们在遇到现实问题和复杂事物时到底在想些什么;教了孩子很多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对其丰富活跃的思维的培养。实际上,儿童最初的探寻和发明以及成年人对他们的回应,会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和良好思考奠定基础。通过理解儿童观察世界、解释新现象和解决问题背后的科学道理,家长和老师可以更好
本书通过老子思想建构“以老释庄”模式以研究《庄子》内篇解歧与英译,消除《庄子》内篇一些词语、句法层面的歧解,使英译者面对歧解能够进行有理据地选择或证伪出新,减少读者的疑难与困惑;同时笔者尝试拓展此研究模式,希冀对典籍的解歧与英译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是哈耶克所著维特根斯坦传记的文本及其相关研究。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的两个著名人物,而不为一般人所知的是,两人是远房表亲。1951年维特根斯坦去世,不久之后哈耶克就开始为他的表亲写传记。因为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支持这部传记的写作,所以作品始终没能出版。但哈耶克的这
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书中主要探讨了美是什么,美从哪里来,以及如何审美等问题。书中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