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阐释《春秋》的著作,董氏在书中极力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释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为汉代的封建集权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为凌曙注解《春秋繁露》之作。凌氏认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公羊》之学传于西汉董仲舒,又以《春秋繁露》流传已久,讹误较多,故收集旧说作《春秋繁露
最近几十年,西方哲学界掀起残疾研究热。相关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后结构主义、现象学、新唯物主义和后人本主义等立场对残疾问题作了多维度解读,反思和批判了关于它的旧有观念,修正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其中的主要观点是,残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医学或生物学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异常、偏差和缺陷,它实际上具有社会构成性,也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约翰·洛克是17世纪后期、18世纪早期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他在经典作品《人类理解论》中提出,我们的知识以经验为基础,主要通过感觉为我们所获得;但奇怪的是,知识传递的信息被误解了。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洛克如何得出他的知识理论,以及洛克对宽容和责任政府等自由价值的阐述如何构成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基石。
他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骑士,他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的先驱。作为19世纪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观点完全处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对康德和黑格尔的伦理与宗教理论所作的回应,他的主要观点与费尔巴哈、谢林等人学说的对比,他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评论性的阐释。
西政文库以集中出版的方式体现了我校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它既展示了西政从原来的法学单科性院校转型为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后所积累的多元化学科成果,又反映了学有所成的西政校友心系天下、回馈母校的拳拳之心,还表达了承前启后、学以成人的年轻西政人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的关切与探寻。
北宋理学家杨时是朱熹导师李侗的导师,闽学鼻祖。本书简要介绍杨时的生平、求学经历、学术成就和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及从伊洛二程到闽北游酢、杨时、罗从彦,到李桐、朱松再到朱熹的师承渊源,收集整理了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和相关语录,充分展示了杨时立雪程门、倡道东南的励志故事和刻苦精神,以及朱熹在杨时等人基础上批判地发展洛学、综合
作者以自身经历总结出如何才能一步一步摆脱贫穷,通过努力变成有钱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本书里,相对于现成的技巧,更有价值的是将努力赚钱实现财务自由的思路传递给读者,对于望赚钱却不知如何赚钱的群体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书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了种子资金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可忽略原始资金的重要性,种子资金就
本书是弗洛伊德最为重要、知名的作品之一,书中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阐述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性格的影响。本书不仅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为人类认识自己确立了里程碑,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
《阐释学学刊》分为“阐释的张力”“历史的维度”“域外新论”“批评的胜境”四个栏目,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的阐释,兼及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西方文学及文论,为国内第一个专注于阐释学方面研究的集刊,具有开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