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朱松、刘子晕刘勉之、胡宪、范如圭、李侗和黄中等七位朱熹的老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朱子业师的人格修养与教化精神,抓住讲人、叙事、究理三大要素,围绕德行、学问与事功三大块而展开阐述思想者的思想来源、思想形成与思想结构,以及考察这些思想在学术教化、政治教化、人伦教化方面所产生的效应,以此揭示师道的传承及其演进的文化意涵
本书阐述朱熹思想的学术文化渊源,朱熹与朱子学派的形成,朱熹的政治思想,朱熹的哲学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文学思想,朱熹的自然科学思想,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朱熹的社会教化思想,朱熹理学与心学思想的发展,朱熹在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等,论述朱熹的理学体系是新儒学(即理学)之大成者,开创中国传
本书内容丰富,“词旨辨博”,尤其是对社会和文学,颇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整理者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杨明照先生,以《平津馆丛书》原刻本为底本,再参校明《正统道藏》本、鲁藩承训书院本、吉藩崇德书院本、旧写本、慎懋官本、卢舜治本、清柏筠堂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本、王谟《
新时代的伦理道德之思:《道德与文明》论文集萃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辑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老庄哲学思想、儒家生命伦理、德勒兹生命论哲学等视角展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阐释《春秋》的著作,董氏在书中极力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释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为汉代的封建集权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为凌曙注解《春秋繁露》之作。凌氏认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公羊》之学传于西汉董仲舒,又以《春秋繁露》流传已久,讹误较多,故收集旧说作《春秋繁露
最近几十年,西方哲学界掀起残疾研究热。相关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后结构主义、现象学、新唯物主义和后人本主义等立场对残疾问题作了多维度解读,反思和批判了关于它的旧有观念,修正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其中的主要观点是,残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医学或生物学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异常、偏差和缺陷,它实际上具有社会构成性,也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约翰·洛克是17世纪后期、18世纪早期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他在经典作品《人类理解论》中提出,我们的知识以经验为基础,主要通过感觉为我们所获得;但奇怪的是,知识传递的信息被误解了。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洛克如何得出他的知识理论,以及洛克对宽容和责任政府等自由价值的阐述如何构成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基石。
他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骑士,他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的先驱。作为19世纪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观点完全处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对康德和黑格尔的伦理与宗教理论所作的回应,他的主要观点与费尔巴哈、谢林等人学说的对比,他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评论性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