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书是2019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是首部对汉藏佛教思想交流交融史做最全面、最深入梳理和学术研究的图书。汉藏民族在信仰上的交流和交融,有着深远的渊源。本书从对“三宝”的认同、对佛教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佛教与国家关系的认同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对汉藏佛教思想史的理论进行教义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将藏传佛教思想的产生、
《希伯来经典:语言、文本、历史》分为三大部分,共计十四篇论文。第一部分聚焦于《希伯来圣经》相关的“语言”。第二部分围绕《希伯来圣经》相关的“文本”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引入更多的经外文献史料,将之与《希伯来圣经》进行比对,以探究《希伯来圣经》背后的“历史”世界。作者既有国内外知名学者,亦含本土新秀学人,充分展现国际视野与中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本书是本类文献首次大规模集中影印整理。壮族师公经书,多采用古壮字或壮汉合璧的形式抄写而成,内容融入了壮族、汉族民间经典的故事、传说、神话、谚语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本次影印整理体量大,涉及地域广。版本多样,内容丰富,研究价值大。较好地呈现资料本身的抄写特色、文献本身形制特征。
“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本书介绍了中国神话的起源、发展、流变、分类,以典籍中具体的神话
郭实猎(1803-1851),德国人,19世纪上半叶中外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然因清末以来相关之记录粗糙失实,第一手史料则多存于海外档案、特藏文献中,致使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历来迷离难辨,充满矛盾,在中外交流史上发挥的作用亦难展现。 本书从新发现的莱顿大学特藏郭实猎文献、圣公会非官方档案、荷兰传道会档案入手,将这些用英语、
该书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明慧宝镜》的增订本,是蒙、梵、汉、藏、英五种文字对照编纂的,研究这五种语言规律和语言转换的翻译工具书。从蒙古文《丹珠尔》中取蒙古文,从藏文《丹珠尔》中取藏文,从《藏汉对照丹珠尔佛学分类词典》中取汉译,从《新订翻译名义大集》取转写的梵文编写而成,既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又保留了原作
孙不二(1119—1182)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性,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地位最高的女性修炼者之一。本书梳理了孙不二从嫁为人妇到悟道出家、成道仙逝的人生历程,论述了以孙不二为祖师的女丹传统。本书不仅整理了孙不二的著作、全真祖师赠孙不二及其他坤道的诗文、孙不二的传记资料,而且抄录了清代七真小说中的相关部分,为了解孙不二在后
李道谦是元代全真高道,也是教内著名的教史史家,为积极推进全真教的发扬光大做出重要贡献。本成果包括李道谦评传、年谱、著作汇编与校释、附录四部分。评传部分阐述了李道谦弃入儒道的经历、法脉传承、弘道活动、著述思想等。年谱部分利用全真传世文献、碑刻、史志材料等按年编订李道谦一生主要事迹。著作汇编部分,利用大量碑志材料校注李道谦
本书实一本研究中国道家丹道思想历史的学术普及读物。丹道可分为外丹道、内丹道。粗略的說,外丹道奠基于古仙术中金石变炼之术及对黄白的追求,而后与道气结合,最终演为天元丹法。内丹道可分为清静、彼家两大流派。清静派又分为先命(气)后性(神)和性主命从两大类——如钟吕《灵宝毕法》就是命气为重,而陈抟一系丹法以心神为重,分别从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