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文章,由多位东京大学教授,通过跨学科的视角,采取不同角度的解读,以“表象文化论”中“颜色”为主题进行论述。集结了日本表象文化研究前端学术成果,系日本表象文化研究重要参考文献。所谓表象文化研究,就是研究“表象”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实践行为中所把握的文化事象。无论何种人类文化,都含有各自独特的表象体系,因此,“表象”
本书旨在全方位展现易学文化的博深内涵和人文价值,系统阐述易学的基本原理、哲学智慧,深入发掘卦图、河图洛书、太极图、太极统一模型图等的源流及其破译情况,揭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本书作者凭借深厚的易学功底,以翔实的史料考缜密的逻辑分析以及同情性的体悟、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这才是易符和易图的真正奥秘。
本书介绍了《周易》的文化地位、构成、含义、性质、符号系统、文字系统,介绍了什么是易学以及历代易学的发展概况、作为中华文化精神主干的易道的发展,将“易学”的研究置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中,不仅拓展了易学研究的范围,获取了易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提出是易道促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本书以《周易》为底本,把《周易》以讲读的直白语言阐释出来,以六十四卦的六爻为线索,根据六爻的时位、爻辞等,从中梳理总结,得出结论,认为六爻喻示了人生的六个阶段、六种状态,以“人生六步曲”的全新提法展示出来。具体内容包括:初爻多潜;安心居于下位;成功源于能做好小事;用恒处事,不急不躁;少说话,多做事;直面错误,及时改正;
本书在比较汉代与宋代象数学的基础上,探讨了“象数”范畴的博大内涵和“象数派”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象数派的本体论、方法论、天道观、人道观,从而论证了“象数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了“象数派”宇宙世界与人文世界同构、物理之学与心性之学会通的理论图式,呈现了“象数学家”坦夷旷达的宇宙情怀与中和安乐的生命境界。
本书是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全方位释读《周易》与中医关系的代表作,内容凝聚了张教授二十余年研读《周易》、感悟中医的心得体会,书中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气”“阴阳”“五行”等中医理念与《周易》之易理相结合,探寻易学与中医的关系,为我们解开生命的秘密。具体内容包括:西方对人的界说;中国的“人学”特征;巫——易与医的源头;生命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等思想来阐明幸福的重要特征——社会性和实践性,并从客观物质基础、社会制度保障以及主体幸福能力等方面揭示幸福的实现路径,借以深化幸福问题的学术研究。同时,本书着眼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势、新特点,坚持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新时代人民幸福思想。
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智慧以及心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启示与深远影响。本书共4章,主要包括:持纯粹心,做至诚人、此心不动,胜负已定、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宅心仁厚,心宽是福。具体内容包括:清水芙蓉,纯然初心;保持本色,出以真情;真心着眼,敦本尚实;朴实的人生态度;泰然自处,真心
本书介绍了“自控力”这一概念。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你能否支配自己成功或者失败,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际关系,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自控力它到底是什么、你的自控力有几斤几两、清醒点
本书稿是作者从事美学研究20余年的成果结集,收录了其在各大刊物上的二十余篇论文,内容涉及美学史、马克思主义美学、人类学美学、审美文化以及审美教育等多个层面。这其中既有对美学史中重要命题如“朱光潜对克罗齐的批判”的思考,也有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当下自媒体短视频的论析。作者致力于从文化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美学研究中的习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