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精读本(1966-2006)》由穆斯塔法·巴尤米、安德鲁·鲁宾编选,涵盖萨义德四十年治学生涯,从爱德华·萨义德二十余部著作(包括遗著)摘选关键篇目,既重温《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的精彩论述,又提示读者关注萨义德身为康拉德研究专家、古典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等多重面向。
本书基于近几十年英语学界和德语学界的主要成果,对《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书中的根本恶理论展开了一种系统研究,并沿着康德本人的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人类处境下道德之恶的单一本质、多重表现和最终根据,提出了一种康德式的诠释。与学界的传统观点相反,本书认为根本恶概念不仅和先验自由与道德责任是完全兼容的,还大大拓展了人类自由的深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讲述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记录了横跨2500余年的思想演变,盘点了上百位名留青史的伟大思想家。 其所涉及的历史之漫长、人物之繁多、学科之广阔,让这本书绝不只是一本局限在哲学本身的书籍。 正因如此,自1945年第一次出版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迅速风靡西方文化界。后久经考验,成
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
本书主要从发病原因、诊断工具以及干预方式等方面说明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创伤后应激障碍、网络成瘾行为等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旨在通过干预,对持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采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压力,增进其现实适应度,以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出现更多的、持久的负性局面。书中介绍的心理危机干预
虚拟生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自身生存状况及发展形态的反思,同时也使以现实性生存为基础和主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哲学的生存基础、研究主题、思维模式以及话语方式。本书从对技术的历史性变革分析入手,揭示由于技术的革新而导致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引发的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
本书讲述了托马斯·戴瑞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做领导的,还有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
本书以美育教育为视角,以审美素质的养成为目标,为读者在充斥着各种审美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发展和提升个体的审美素质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在本书中,主要探讨了审美素质的本质与意义,讨论了审美素质的重要性和在个体成长中的角色。本书通过对美育教育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如何通过美育教育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审美素质
本书选取的12个典型家庭素材,既有历史视角的纵深交错,又有当下工作的前沿生动,我们能看到支援三线建设精神在三秦大地的葱蔚和洇润,也能看到“梦想之桥”在帕德玛河畔崛地而起、天堑变通途;既能听到老一辈中铁人对子女的殷殷嘱托,又能听到在家咿呀学语的小朋友对远赴施工一线父母的嘤嘤呼唤;既有爱国爱岗爱大家的波澜壮阔,又有爱人爱己
本书为“岳麓书院讲演录”第二辑,根据岳麓书院学术讲座现场录音整理选编,且经原作者审定,包含两大主题,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及方法论问题,包括:墨家的逻辑与思维智慧、张载的理论建构及其道家观念、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化以及中国哲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讨论;二为近代思想文化和史实的研究与讨论,包括:“大一统”观与近代中国思想之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