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所开创的阳明心学以“心”为宗,突破了程朱理学范式的僵化对中国思想的桎梏,引导了中国思想趋向个体解放一面的萌芽。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学贯古今中外,卓有见地。本书选取梁启超在相关著作及讲演中解读阳明心学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思考见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百家争鸣,所提出的种种学说与观念奠定了此后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和框架,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中国人。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学贯古今中外,卓有见地。本书选取梁启超在多部著作及讲演中解读先秦诸子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儒墨道法四家为主要线索,帮助读者通过一代
本书包括两种:《孔子家语》《曾子注释》。虽题名孔子、曾子,内容都为后学搜集与两者思想学说相关材料汇纂成书。孔子为儒家学派开创者,曾子为孔子高弟,两书在思想内容也有承续之处,现汇为一编,可资研究者比较阅读,研究孔门思想之传承。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
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的译介,直接促成“中学西传”与欧洲启蒙思想界之间的互动,他们与来华托钵修会在“礼仪之争”中围绕儒学宗教性问题展开的讨论,亦引发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大转折。本书立足拉丁文原典,一方面借助中西方版本学的方法,从传教士中外文儒学译述的编目整理及提要撰写起步,旨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出康熙朝“儒学西传”的整
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学术之主干,自先秦至明清,儒家思想流派的不断演进和发展持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核与生命力,并构成了中国人的主要思想体系框架。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学贯古今中外,卓有见地。本书选取梁启超在多部著作及讲演中围绕儒家思想展开讨论的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
王海明教授所著的教材《伦理学原理》,2002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北大出版社推出了该书的第二版;2009年3月,又推出了该书的第三版。自上市以来,累计印刷16次,销售5.6万册,深受广大师生好评。时隔十四年之后,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这十四年来新的研究突破和教学积累而成的全新版本,是作者23年
本书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者为点,以《宋元学案》中的学派及其思想史脉络为线索,围绕《宋元学案》及其相关原典,探讨了《宋元学案》的思想史建构及哲学诠释诸方面。在思想史的研究上,本书分析了《宋元学案》中的学派概念及地域特征,进而依据师承、宗旨、地域等要素将《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派分成八个阶段和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为理论基础,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是阶级意识,廓清了笼罩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为网络空间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学理依据。同时,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分析贯彻始终,阐明了互联网具有的生产力属性
本书以现代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阐明中国传统思想在现代遇到的困境,作为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解决这种困境,知识分子又是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价值与意义。本书在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思想史与学术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画家小野看似闲云野鹤的晚年生活却暗流奔涌。为了给小女出嫁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他重拾记忆,故友往事如浮世绘般一一串联,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为何处安放艺术家角色苦闷、彷徨。本书曾获惠特布莱德文学奖,是石黒一雄早期名作,也是最日本的一部作品。在为本书出版30周年撰写的自序里,作者剖析了人生的一种恐惧,即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