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生到科学家,从商人到官员,从实习生到董事长,每100个人中,有91个人都在拖延。本书专为解决拖延问题而生,作者深入剖析了决策压力、不良情绪、完美主义等六种拖延成因,结合时间管理、目标达成等实践策略,给读者有效分配精力、劳逸平衡等七种具体可行的改变方案,带你走出拖延。
美国哲学家沃尔顿的艺术哲学理论认为:几乎一切再现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都是以作品为游戏道具而展开的假扮游戏。假扮游戏是指作为游戏者的欣赏者有意识地假装相信虚构世界及其虚构事实为真实的行为。本书作者从沃尔顿艺术哲学理论阐释及其在中西方艺术中的应用等角度,对假扮游戏展开论述,并结合中西艺术史具体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全书设假扮游戏
1989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本书是一部研究宋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专著,介绍了由宋至明清之际不同时期理学思想与文学体例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理学思潮的关系。作者认为,理学家强调性、理,文学家关注情、真;以自由表达为主旨的文学,与理学思想必然是相互排斥的。本书从反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宋元至明清时期文
本书主体部分收入了对北京大学十位哲学家的评述,他们均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后汇聚于北大哲学系的哲学大师。以年龄为序,分别是熊十力(1885~1968)、梁漱溟(1893~1987)、汤用彤(1893~1964)、金岳霖(1895~1984)、冯友兰(1895~1990)、宗白华(1897~1986)、贺麟(19
本书是一本如何创造心流最优人生体验的实践指南。作者用量子物理学理论解释心流和共时性,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心流。当我们的内心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时,外界环境也会响应我们内心世界的想法。内心与外界完全呼应一致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心流状态。作者提出了一种顺其自然生活在心流中的生活模式,在心流状态中经历更多有意义的巧合。作者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中最独特的一部:字数最少,今本《孝经》不足1800字;中心内容非常明确,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专门讲孝道。就是这样一部小而轻的经典,却不仅在儒家学术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作用。孝道思想从汉代开始已全面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大众
本书从让-吕克·南希关于书写、意义、身体、触感、共同体等主题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文本中,围绕着书写的起源、书写的本质、书写的特征、书写的艺术形式等问题,建构了南希书写思想的理论系统,对其思想渊源、哲学基础、主要命题、理论内涵、价值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具体观点进行了辩证的理论把握,充分挖掘了其在当代法国理
本书从思想史语境出发,论证居间美学作为当代美学转型的一种未来可能性。随着现代性进程的纵深推进,生活世界的复杂性日益提升,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美学作为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科,作为审美现代性话语建构的核心环节,同样面临转型的挑战。本书分为四编,分别以批判理论与主体理论批判理论的语言转向批判理论的美学转型走向居间美学为主
20世纪中国美学的话语建构不仅在论争与热潮中交缠演进,更在中国传统与现代以及欧美、日本与俄苏等多元复杂话语背景中杂糅性生成。本书将20世纪中国美学的话语建构聚焦到现代以来重要的人物与思潮中,透过历史文化语境和文献细读的把握予以学案性质的考察,力图微显阐幽、以小观大。与此同时,将现代以来的人物、史案与思潮重置于世界美学的
本书在对上万名大学心理委员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近7000个有效问题中筛选出360个最具典型性的问题,结合各种现实情况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本书中的问题均来自大学一线心理委员,采用问答式呈现,分类合理、目标性强、实操性好,可供大学心理委员日常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