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语国学经典”系列图书已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该书为“英汉双语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一。《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李耳)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次整理英文部分采用理雅各译本。在此次重新整理的过程中,还对原英译部分明显误译、错译之处进行了更正,并在书中做有注解。在编排上采用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本书是是对《大学》的通俗讲解,不是单纯的注解和翻译。作者用一贯的朴实、接地气的语言,将《大学》里的道理讲明白,说透彻,善用类比和大量的例子,可读性强。特点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本书是是对《中庸》的通俗讲解,不是单纯的注解和翻译。作者用
本书以宋与明清习见的十八部禅录不同版本之异文为对象,从词汇、文字、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研究,涉及禅录词语在不同时代语料中的书写形式探究、对禅录文献用字辨考、对禅录词语的考释等,在探讨禅录词语书写形式源流演变、考释古籍文献用字规律上用功颇深,并结合明清戏曲小说等同时代文献,进行禅录词语释义和禅录词语义项考释。本书对宋代与明
本书共9个部分,主要包括:工匠精神课程教学建议、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对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和培养大国工匠政策支持、对工匠精神教育的理性分析、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学习培训、学习成果分析、课外习题与训练等内容。本书是在充分调研企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素养需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培养目标,
本书被公认为作者最伟大的著作,也是其生命之火将熄灭前的遗世制作,书中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同时此书也标志着一种转向。书中内容原计划由三个部分《思考》(thinking)、《意志》(willing)、《判断》(judging)组成,终因作者心脏病发作,第三部分未得完成。已完成部分由作者的好友作家玛丽麦卡锡于1978
本书集结了这次论坛的研究成果。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大愿和大孝精神,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为庆祝这一举国盛事,彰显安徽省佛教界爱党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本书内容讲述:佛教英语交流基地用一种新的更通俗的翻译风格制作这本新译《坛经》。基地成立之初,便定《坛经》为首要译介的对象。基地绍介禅宗的良苦用心可见一般。从缪勒准备《东方圣典》算起,西文佛经翻译已经有百年历史,《坛经》的西文译本也已有数十种之多。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界对坛经的认识以及语言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佛经英
本书分为普陀山佛教的中国化研究、观音的中国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中国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文献学研究、其他研究等专题,共收入二十二篇文章,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本辑收入的论文,包括《佛教中国化的普陀山模式研究》《观音道场的印度渊源及其中国化抉择》《宋元明清时期民众观音信仰的社会根源》《汉传佛寺布局的本土化
三度课程即三个纬度的课程:一是生命的长度课程,着眼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特质,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课程完成;二是生命的宽度课程,着眼培养学生“乐学善创”特质,主要通过智力、人文、艺术等课程完成;三是生命的高度课程,着眼培养培养学生“仁孝温良、自信担当”特质,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社群关系等课程完成。本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