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东汉翻译佛经为研究对象,对东汉佛经词汇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东汉佛经词语的构成、东汉佛经与汉语词语溯源、东汉佛经词语的形成、东汉佛经的新词新义、佛经翻译与汉语词义演变、东汉佛经词汇与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东汉佛经与汉语成语的发展,以及东汉汉译佛经与外来词研究,共八个方面,梳理和考订了东汉时期汉译佛经目录,综合文献学和语
美学的现代性是找到并解决现代中国美学建构核心问题的一把钥匙,书稿以现代中国美学的建构为潜在目标,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这一问题阈内,对现代新儒家美学的现代性策略、方案、方法进行全面解读。书稿以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整体性地探讨了美学现代性的西方缘起与内涵演绎、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及其现代性问题、现代新儒家美学
通过对道德动因的研究,明晰道德动因的类别,提出孕育、激励道德动因的途径,无疑会从一个方面促进社会对道德动因有着正确的认识,让道德动因成为道德行为丰富的重要基础。研究道德动因首要的问题是确认和界定道德行为,作者认为应将利他作为公民行为道德层次分类的准则,可以将道德层次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道德行为、合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
本书共设9章,从婴幼儿发展的基本问题入手,以年龄为线索,从孕期、新生儿、婴儿、学步儿4个人生阶段,探讨心理发展各领域的问题。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审美及其起源,美的本质,形式美法则,审美的领域,审美的主要形态,审美鉴赏与美育。
本书开宗明义,首先界定了美学的基本问题与语言的用途,随之探讨了艺术家、艺术品与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彰显了分析美学的诸多特点,对美学宾词与价值术语、艺术形式与审美对象、灵感学说与原创准则、接受论美学与神话诗学、惯例理论与后惯例理论等等话题,均作了颇为独到的分析和阐释。贯穿本书的三种重要美学理论,竞相引起哲学界的广
本书作者里克·汉森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脑神经科学家,目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至善科学中心高级研究员。在本书中,汉森博士基于其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结合神经科学、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深入阐述了人类的三大需求及十二种内在力量,它们就像一个个网络节点,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支撑。同时,作者还提供
本书的写作思路是以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观照哈特和奈格里主体重塑理论。哈特和奈格里是师生与合作者的关系,两人同属于当代西方左翼,他们的理论关切正是重释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存在一般物质生产逻辑与资本生产逻辑两条线索,唯有超越资本生产逻辑才能实现主体彻底解放。本书将哈特和奈格里主体重塑理论置于马克思的视角之下
德国哲学家赫里格尔先生在日本向弓道大师学习六年,回国后他记下了通过亲身体会所感悟的东方禅文化。在弓道中,射手与靶子不再是两个对立的东西,而是融为一体。射手不再意识到自身是站在靶的对面试图射中靶心的人。这种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一个人摆脱自我,彻底透空,并拥有完美的技巧的时候才能实现。从传统意义上说,日本人将射箭尊为一种艺术,
《积极的自我:在叙事与幸福科学里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本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大众书籍。作者从叙事疗法和心理干预的角度,提出了“版本”的概念——自我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版本,因此,我们可以作出选择,来解读、表现或发展自己的不同方面。《积极的自我》是一份请帖,邀请你来探讨不同版本的自己,选择更接近于你的梦想、价值和承诺的“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