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重新发现并发皇了中古阿拉伯、犹太哲人对柏拉图哲学的理解,在他的著述和文集中,伊斯兰哲人法拉比、犹太哲人迈蒙尼德的身影频频出现。施特劳斯认识到二人精微高妙的隐微?显白写作艺术,将他们归入柏拉图式政治哲人的行列:经由法拉比,他洞察到哲人所传递的匿名的真理;经由迈蒙尼德,他辨识出律法与哲学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部文集收
伊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修辞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在这本书里详细解读了这个对哲人来说太过政治、对修辞家来说又太过哲学的古希腊作家。第一章探索伊索克拉底眼中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伊索克拉底看来,好政治制度的典范,一个是雅典的祖传民主制,一个是君主制,这两种典范各有优势。第二章讨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问题,探索其《
本书是明清之际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方以智的易学名著,旨在以大易会通三教,炮炼百家。方以智以余概念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方氏家传易学的思想精髓;并以大易作为方法,会通儒释道三家。因此,庞朴先生将其与《东西均》并称为两朵哲学姊妹花。方以智独特的遗民身份以及颇具影响力的盛名,使《易余》只能以钞本家藏的形式流传下来,世人或闻其名
《御纂周易折中》乃御纂七经之第一部,由康熙皇帝下诏编撰,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总裁修订,四十九名翰林进士等参与编撰,辑录二百一十八位易学名家之说,上自汉晋,下迄元明,使二千年易道渊源皆可览见。本书作为清代官方易学的集大成之作,自问世后便作为士子读易的钦定教科书而颁赐各级学校,流传甚广。 此次影印以故宫博物院珍藏之康熙五十四
本书对西方现代神话学的几个主要学派(比较神话学、精神分析神话学、神话仪式理论、结构主义神话学、意识形态理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评述,包括各个学派的历史、理论、方法、洞见和缺陷。对每一学派,都着重介绍其中一到两个关键性人物的学说,并结合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语境,对其理论进行阐述和批评。书中结合具体的理论,对众多广为人知的西方
作者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佛教禅学在印度的思想历程。本书分为两编,第一编说外道禅,第二编说小乘禅。其关注点是前佛教时代有代表性的宗教家之冥坐主张,涉及了从印度吠陀经典、奥义书到印度小乘佛教的祖师禅行法。
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西方诠释学在经历了作为圣经注释学、罗马法解释理论、一般文学批评理论以及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诸形态后,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那里发展为哲学诠释学。哲学诠释学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所强调的理解与解释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实践品格和创造品格,这是一种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当今时代
本书为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主编的《西学东渐研究》第十四辑,以广州这一空间场域为切入点,呈现地域文化对西学东渐的影响。 本书收录文章共12篇,依据历史顺序,分析从晚明到民国以广州场域为主的中外文化交流现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广州的中外文化交流面貌,如来华人士传播西方文化时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西方思想传统进入汉语世界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的主要哲学著作。莱布尼茨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维护天赋观念说的立场,从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出发,对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所发挥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反驳。本书主要是一部认识论著作。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其单子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
道教服饰制度,肇始于南朝刘宋,源出世俗礼制,结合宗教需要,定立服制仪轨。于外,旨在分别箓位高低、修行次第、宗法门派、信仰归属;于内,象征道化万物的宗教理想、与道合真的信仰追求、抱元守一的形神混融、归根复命的修炼法门。 本书在研究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宗教学、历史学、服装学以及美术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研究方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