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培养结合起来的桥梁,将学生的自身成长融入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洪流中,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家国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致力于
本书针对国家对力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需求,分析当前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思政教学需求,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学科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综合育人方面的经验,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贯穿到教学目标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将铸魂育人、
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市级课题《基于协同育人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搭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大平台”,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开展“动力课堂”实践,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一系列思政课程和
社会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强化社会责任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路径。基于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多年实践,作者介绍了面向社会责任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面向社会责任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田园外小的实践》正是基于学习科学近期兴起的共享调节理论框架,将社会责任落实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中,开发了促进
《“1+6+N”校园项目化学习实践》一书主要围绕规划课题《1+6+N立体生长:基于3H发展的项目化学习路径研究与校本实践》展开。其中“1+6+N”立体生长是指:1项跨学科综合项目,6个年级多学科项目群,N个单学科项目,构建项目化校本实践体系。通过基于学校实情开展的项目化实践,为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设定项目化目标、如何设计项
本书以生活在上海的11—13岁“乡-城”及“城-城”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世界做了深入研究,通过走进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流动儿童声音,展现了超大城市流动儿童亲子之间“管”与“亲”、师生之间“喜欢”与“不喜欢”及同伴之间“学”与“玩”的动态且丰富的交往互动;并在深入探讨流动儿童不
本书较为系统地对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发展进行了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大学生活的职业目标,对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有较大的帮助。本教材共八章,包含了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导论、自我认知与倾向探索、职业世界探索与环境分析、职业定向与职业规划方案制定、职业素养提升、求职信息准备与就业权益保护、求职简历与其他材料准备、
本书为职业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基础课程配套教材,其内容以婴幼儿年龄阶段为依据分为三篇六个项目,第一篇介绍0-6个月、7-12个月婴儿的艺术熏陶,第二篇介绍13-18个月、19-24个月幼儿的艺术启蒙,第三篇介绍25-30个月、31-36个月幼儿的艺术教育。全书以“弹唱跳画”技能为框架,任务引领,锤炼能力;以“精选活动案例”
书稿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教材。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包括走进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解读、幼儿教育主体的法律地位与权力保护、幼儿教育机构中的安全事故处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践行七个项目。书稿一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保教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和基
童蒙期对文化的吸收力和储存力极强,如何在个体生命的早期让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成为根植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既是学前教育价值诉求的根本所在,也是广大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全国范围内调研了10种主流幼儿教材,并选取4种进行文本分析,对其知识存量及功能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幼儿教材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