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研究》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赖永海先生主编,以收录当代有关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论文为主,内容横跨历史、哲学、艺术、文化等领域。本期集刊共分“当代丝路”“丝路史探”“丝路文脉”“丝路访谈”等板块,中心议题分别研究当代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状况,探讨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及考古发现等,关注丝路
研究与评价南宋,不应当仅仅以王朝政权的强弱为依据,而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们生存与生活状态的改善作为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南宋虽仍处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中期,人的思想虽仍然收到封建思想和皇权的束缚,但南宋的人文学术、科学艺术文明甚至城市建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本书即通过16篇文章,讨论了南宋在上述诸多方面的成就及
本书便是以此为出发点,对两宋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进行了研究。本书由10篇文章组成,分别从地方制度变化、社会保障体系、朱熹及其后学、学术文化、祭祀礼仪等方面对两宋时期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呈现了即便尚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但却有前所未出现了对人的生存与生活的极高关注,特别是南宋人的生活质量和创造活力更是达到了相当高度的历史图
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结合考古学、民族学方面许多新的研究,并运用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成果,通过仔细梳理整合,系统地介绍了云南壮族自原始社会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设治、经济开发及社会变迁的全部历史。其创新之处则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进行指导,扩大视
“嘉兴文史记忆”丛书之一。书稿以时间为序,以桐乡市的重大文明进程、重大思想文化成果、重要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以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自马家浜文化时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桐乡的“文史记忆”。本书突出总体性,展示了桐乡历史文化的总貌,完整阐述了桐乡在文史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精髓,明晰桐乡的文化的形态和特质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之一。本书意在梳理、总结建德市历史上的重大人文实践,挖掘该地文化的丰厚底蕴,传承文明,填补该地文史研究成果在简明性、普及性和全域性方面的空白,让社会各界更多得了解掌握杭州的历史人文特色。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遗迹开始,顺着岁月的脉搏,叙述了建德的最早建置沿革和文化内涵。书中人物叙述的轨迹,则通过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之一。书稿以时间为序,以德清县的文明进程、思想文化成果、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阐述了自史前(尤其是良渚文化)至今德清县的文化历史积淀,为广大读者群体展示了数千年来德清县的历史文化总貌。本选题以文学性的叙事方法,结合历史研究资料,阐述了德清县在文化、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同时明晰当地文
今人耳熟能详的“邮政”,在晚清时期随时势和社会变迁而产生重要变化,古今含义形似而实异,制度嬗变过程滞重而艰难。从“官民两分”的邮传体系、到海关初倡现代邮政、再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收回邮政与“裁驿置邮”,传统邮驿体制的“传命”与接待来往官员的功能,逐步在“裕国便民”的取向下转型为现代服务型的商业体系。而近代的信息传递体制,也
本书所选录的十几篇文章涉及中国文学外译、中外文学的互动关系以及西方文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记载等主题,以对海外汉学的翻译和研究为着眼点,践行人文学科介入国别与区域研究领域的理念。汉学研究是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研究的一个亮点。学界以历史、中文和外语三大学科为主力,依托外文文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记载与评价,研究中外文明的互动。本书具
本书为“中国矿业大学国际汉文化比较研究丛书”之一,所选录的十几篇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世界文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几大领域。国际汉学主要研究外文文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记载与评价,以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为背景挖掘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是中国学界进行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比较文学则以比较文化为载体,梳理中外文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