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三个部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梳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性质与内涵等三个方面来阐明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的重新理解。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首先对马克思本体论相关基本概念进行分析,随后对个人物质时
资本是马克思政治济学研究的核心,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属性即大限度地增殖,资本能够支括资本家在内的一切对象,以达到增殖的目的,这使得它具备了类似于人的主体地位,而现实的人则失去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资本和人的双重异化。本书从资本主体性角度分析资本主义价值观,揭示其虚假性和局限性,扬弃资本是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资本主
现代性已开始指称一个有争议的历史范畴和一个更有争议的哲学和文明理想。罗伯特·皮平在本书中质疑了许多关于现代哲学独特性的传统描述,他支持对于能动性、自由、伦理生活和现代性自身的要求,这些都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思考主题。作者对于黑格尔对当代问题的贡献认识丰富,并且有创意地借用了黑格尔与康德的对话。作者还将黑格
马克思认为资本理论即现代社会结构的理论。这是马克思40年研究资本问题的概括和总结。该书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世界历史意识与阶级意识,以及资本、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的历史图式,考察和阐释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理论形态。马克思从资本批判的历史意识与阶级意识出发,阐明了资本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开辟世界市场和世界
本书是一本哲学理论类书籍。它主要讨论了需求过剩这一社会现象。当今人们总是需要过剩的享受,才能够真正享受所拥有的东西。但齐泽克指出,需求过剩就其本质而言是非实质性和不必要的。齐泽克基于拉康和黑格尔的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心理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刻揭露,批判的指出其在认知层面,使主体丧失自我决断和批判的维度;在情感层面,
《韧性赛博格:与起搏器和除颤仪同生共死》探讨了面对参与改变其生死的设备,心脏起搏器和除颤仪植入者可能使用的物质资源以及这些混合身体如何建立韧性技法。在大众和医学报道中,这些体内装置往往被描绘得神乎其技;一旦植入人体,它们不需要任何“使用者”的能动性。本书以温暖细腻的笔触,通过技术地理、交叉性分析、身体伴侣技术等方法分析
\"本书是一部从哲学视角审视和反思当代人类增强技术的佳作。它聚焦当前方兴未艾又充满争议的人类增强技术,对认知、心理、医药、身体乃至容貌等领域中的增强技术及其思想方案,以及心识上传、激进延寿、虚拟永生、人类赛博格化乃至人与技术之关系等前沿议题一一加以探讨,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兼而有之,读来饶有趣味,又深受启发。在豪斯凯勒探
《人类世的宇宙论:泛心论、万物有灵论与后人类主义的局限》探讨的是经典哲学问题:物质与心灵,或者说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问题。在作者阿恩·约翰·维特勒森看来,这个经典问题在人类世的时代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面对人类与自然的决裂、物种的灭绝,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迫切;哲学理论从笛卡尔开始就误解了物质世界,或者广泛的自然世界,而忽
《价值评估的本质与法则:一般价值理论导论》(Valuation:ItsNatureandLaws.BeingAnIntroductiontotheGeneralTheoryofValue)是威尔伯·马歇尔·乌尔班(WilburMarshallUrban)于1909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哲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探讨了价值的本质、法
本书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一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的撰写出版工作,已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工作要点并予以立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崇高使命,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神圣职责。撰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就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