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结合文化、政治、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这几个核心关键词,以典型文化理论家为个案,对文化政治的语义内涵及其理论的知识谱系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李艳丰,暨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后,香港浸会大学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绪论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理论核心概念辨析 一 文化的政治赋魅:文化政治理论对文化的定义 二 别样的政治:文化政治的多重政治话语图景 三 文化与权力的接合:文化政治理论的权力观探析 四 话语的政治:文化政治理论中的话语概念 五 意识形态与文化政治第二章 葛兰西与文化政治在西方的兴起 一 葛兰西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的缘起 二 文化霸权与文化政治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批评的葛兰西转向第三章 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与文化政治理论 一 重新思考文化: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二 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政治:威廉斯文化研究的政治转向 三 威廉斯文化政治理论的借鉴意义第四章 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的文化政治 一 阿尔都塞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构主义转向 二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话语内涵 三 阿尔都塞与文化意识形态批评范式的理论建构第五章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政治批评 一 詹姆逊文化批评的政治阐释学 二 詹姆逊的文学理论与政治批评 三 寓言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诗学的批评实践第六章 伊格尔顿的美学理论与文化政治 一 文化与审美的意识形态内涵: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观念 二 后现代主义与多元文化政治 三 走向政治批评: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的政治转向 四 伊格尔顿文学批评实践的文化政治倾向第七章 托尼·本尼特实用主义的文化政治 一 什么是文化治理:从葛兰西、福柯到托尼·本尼特 二 从文化研究到文化治理:本尼特文化治理的理论特征 三 文化融入社会:文化治理的实践方式 四 阅读构型:一种阅读政治学第八章 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美学批判与文化政治 一 为大众文化正名: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 二 生产者式文本:费斯克的大众文本观 三 日常生活的文化抵抗:大众文化介入日常生活 四 差异性的微观政治: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第九章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与日常生活批判的文化政治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思考 二 列斐伏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的文化政治转向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文化政治转向 一 大众审美文化时代美学话语的多重变革 二 作为治理的审美:大众审美文化时代美学的政治转向 三 审美文化治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学结语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