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畔,绿地碧水,一个个美丽质朴的乡村浜湾散落在水乡森林——桃源的大地上,为我们留住了千百年的乡愁与记忆。远去的悠悠往事承载着村民特有的人文情怀,其中的民间传说和励志故事更是述说着村民不变的精神追求。该书的编写源自苏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苏州市“千村故事传承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旨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将
本书介绍了这一时期吉林省辉南县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状况,记载辉南县山川脉络(如龙首山、长白支脉)、气候特征及行政区划,包含对社会转型期的地方治理、文化变迁的观察,系统描述地方风俗、物产及民生状况,引用当时的文人诗赋,增强方志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为后世学者提供基础性参考。
本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成书于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全书一共二十卷。体例近于方志,分部族、疆域、山川、国俗四门,历考有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各类记载,以求辨明满族史、语言、地理、风俗源流。每门列满有关事迹或御制诗文等,以示尊崇。然后汇辑历代史书文献中涉及肃慎、夫余、挹娄、勿吉、靺鞨、金初完颜部、明
本书通过详细记载怀德县建置、疆域、城池等沿革情况;怀德的气候、山川、河流、地势等自然地理状况;对政治、财政、交通、司法等方面的清晰阐述;对怀德地区古墓、古城、古川等遗迹的真实记录;对矿藏、植物、药材、昆虫等的介绍,系统地记述了怀德地区的文化资料,涵盖历史、地理、政治、风俗等多个领域,为研究怀德地区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演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在京设立使馆。本书作者芮尼医生即随英法使团进入北京,进驻使馆。这是中外交往史上第一次有外国使团常驻北京。从1861年3月到1862年4月,作者以日记体、第一人称讲述他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从影响清王朝历史的大事件祺祥政变导致慈禧专权长达
《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海洋遗产保护案例研究》内容包括南海诸岛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文物保护的发端,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文化遗产保护进展,南海重要海洋文化遗存与价值阐释,三沙市岛礁文物遗存与重点文保单位,西沙永乐环礁甘泉岛的历史地位和驿站功能,华光礁一号沉船的考古埋藏学观察与南宋铜钱海外贸易,华光礁一号沉没原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是一部融合历史深度与人文温度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编,从宫廷秘闻到市井生活,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生动展现了清代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面貌。 作者冯尔康以学者的严谨与史家的笔法,带领读者穿越清代的宫廷和社会,揭秘清代的生活百态,于政治文化深层脉动中洞察历史的兴衰沉浮与人间的烟火景象
本书是《仓修良文集》的一种,收录了仓修良先生在谱牒学和历史文献学领域的论文若干篇。这些论文集中展现了作者的研究和开拓,是仓先生一生精研谱牒学与历史文献学的论文荟萃,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一些论文堪称我国相关领域的奠基之作。此外,同时收入作者的《我与中国史学史》、《我与方志学》2篇学术自述和为其他著作撰写的序言、前
天一阁藏《国朝诸臣奏议》纸背文献为明代正德时期南京各卫仓场税粮收纳及日常管理公文原件,属极为难得的第一手原始文献。本书分为整理编和研究编,整理编主要是对纸背公文进行了释录与缀合复原,研究编则收录了纸背公文所见明代南京仓场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论文。对这批纸背公文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能够对明代税粮解纳、仓储管理、公文流转等
清代刑罚,尤其是刑罚转型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领域。但现有研究对清代刑罚转型的考察,大多局限于晚清修律时期,强调外来刑法理论的冲击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清代对刑罚自主调整与创设的实践,也就难以展示清代刑罚变迁的自身逻辑和内在理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护理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奏请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折中,首提“收所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