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梳理文史典籍、民间传说、少数民族故事中的精、怪群象,向读者展示了历史长河中精怪文化的形成、发展、变化,并进一步探析古代民众由现实生活所激发的种种情感意绪和精神世界,而在人与精、怪的对立中,人做出的不妥协斗争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甚广的特殊神圣群体。与仙人有关的各种故事不仅活跃于各式各样的民间传说中,古籍、史料中也多有记载。在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和典籍史料中,“成仙”是凡人仰慕和向往的境界,因其长生不死,连秦皇、武帝等历代帝王都对此孜孜以求。而中国古代的妖精故事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所谓“妖”,即古人面对一系列加害自身的自然
本书是对宋代著作《茔原总录》进行标点、校勘的整理本。《茔原总录》是北宋时期的堪舆著作,由杨惟德所撰,是研究古代堪舆术与丧葬礼仪的重要典籍,且因其中提及罗盘与丙午针的使用及磁偏角的问题,被学界视为最早记录磁偏角现象的文献。这是首次对《茔原总录》进行整理,为研究宋代历史、地理、文化提供了原始史料,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古代地
《千面英雄》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代表作,也是他“单一神话”观的奠基之作。坎贝尔历尽多年搜寻阅读了全球各地的神话与宗教故事,将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奥秘汇集在几百页的《千面英雄》中,将神话之源轻松显现在世人面前。坎贝尔告诉我们,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启蒙:获
在西方神话和艺术中,维纳斯是个永恒的主题,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这本“维纳斯传”中,作者从维纳斯的诞生讲起,探讨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身份认同和地位的发展演变,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她的形象从西亚诞生,又经塞浦路斯岛传到欧洲,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得到发扬光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她时而被认为与战争和力量相关,时而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古籍整理。(姚秦)鸠摩罗什译,广吉点校,共计九十品,又称《大品般若经》。经文主要分两大部分,前分讲般若实相(般若本身),后分一小部分专谈般若的运用,即属方便道。此次出版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韩国海印寺再雕版《高丽大藏经》为点校底本,取《思溪资福藏》《乾隆大藏经》为通校本,又参校《福州藏》、金
本书属于地方性实践题材。潘楚桐(1908—1984),江苏江阴县要塞镇贯庄村人,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927年从江阴师范学校毕业,入上海大夏大学,还没毕业就返回江阴,到一所小学当校长,同时从事革命活动。受母亲影响,1931年于杭州灵隐寺出家,改名巨赞。“九一八”事变后,他决定“入世杀魔”,积极参与抗日活动。19
本书作者自高中时代就将李叔同视为人生导师,并研究其著述多年,为了写作本书,更是耗费三年多的时间,从纷繁庞杂的史料中考伪辨正,还原了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
《简读姚广孝》讲述了明朝政治家、佛学家、缁衣宰相姚广孝备受争议的一生。写明其从一个贫家子弟到助朱棣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推动和决策靖难之役,最终实现政治理想的经历。也记述了其在永乐朝的主要政治作为,如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纂修《永乐大典》等。作者对其在文学,佛教思想方面的成就也有详细介绍。
《简读马丁·路德》从展现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虔诚、坚决又矛盾重重的人生轨迹出发,描述了其虔诚与反叛的人生境况,重点揭示出路德思想和路德教义发展的原因、过程,论述了这类宗教思想对于欧洲和北美等国家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