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中学名校长谈创新人才培养》邀请了二十多位在教育领域有着深厚影响力的中学校长,他们从各自的教育背景和经验出发,分享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呈现了各地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尝试,展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并且展望了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长远的视角。本书集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也为所有关心教育、关注人才培养的人士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启发。本书的读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对创新人才培养感兴趣的人。
《从零到一中学名校长谈创新人才培养》为所有关心教育、关注人才培养的人士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启发。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诞生和应用,标志着人类从工业时代迈进数智时代。也因此带来近 200 年最大的一场关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从教育的底层逻辑着眼,如果工业时代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人类低阶思维,即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那么数智时代的教育重点必将转移到培养人类的高阶思维,特别是如何构建未来、创造未来的相关思维。在过去的 15 年,我从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以下简称清华钱班)到深圳零一学院,与师生一起,锲而不舍地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套数智时代的教育新范式创生教育(Innovation-Motivated Education),即以创新为内生动力、牵引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其底层逻辑是内因最为重要,其次才是外因和基因,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工业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次序。关于创生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理论,我在新书《破界创生》中首次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在以学生的内在激情为中心的清华钱班,我们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内心激情所在,成功地实现了人人更好的个性化成长。在深圳零一学院,我们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三要素聚变,通过颠覆性创新挑战性问题(X型问题),带动具有创新激情的大导师(X 型导师)和具有内生动力的学生(X型学生),相互激发,进阶研究,精深学习,快速成长,创建了一所突破学段、学科、地域和文化界限的无界大学。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在我国,如何加速实现大中贯通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及早发掘、保护和培养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和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这是一个难题,但更需要破题。当时在深圳零一学院协助我工作的彭尧老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她建议我与广大的中学校长们面对面地开展交流和研讨。
2023 年到 2024 年间,我们会同全国近百位头部中学的校长和大学的学者以论坛和圆桌交流等方式集中研讨,并连续于东北(含内蒙古)、北京、西南、长三角和西北地区召开了 5 场规模较大的中学创新人才培育生态环境建设与实践路径专题论坛。期间全国近万名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线上或线下参与,真知灼见,根源实际,创新理念,火花四溅。为此也持续得到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广泛热议。
一线校长、学者的实践样本和建议反思颇具启发意义,深圳零一学院决定把这些教学科研成果集结成册。彭尧老师精心策划、义务工作,23 位参与过论坛的校长和学者应邀为本书撰写论文,把积淀多年的实践案例和理论提炼梳理总结,不仅为教育同行提供借鉴,也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在此,我谨向所有为本书赐稿的校长、学者表示感谢,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与智慧分享,使得本书得以问世 ;同时,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专业与高效,让这些宝贵的教育成果得以广泛传播。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与启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不懈努力。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解锁未来教育创新潜能的金钥匙。创新人才培养要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要,更快、更多、更好地自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挑战和机遇并生,这又是教育要深度面对的新问题。
深圳零一学院院长 郑泉水
2025 年 2 月于深圳
郑泉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与微纳米界面力学与物理专家。曾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系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旗舰杂志《力学学报》和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编等。2009年起担任清华学堂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2018年起担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创办所长;2021年起担任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
001 王殿军
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008 邵志豪
构筑生命场域 赋能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021 高 琛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其势、其道、其法、其术、其器
030 谢永红
培根铸魂 夯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基
038 王明伟
本真致美 培育英才
北京八中超常儿童教育的创新实践
047 王俊成
建设良好校园生态 深化因材施教
063 张斌平
践行全面发展理念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075 蒋炎富
科技筑基 创新赋能
稻香湖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083 辛 颖
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探索
094 李潇珂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云南师大附中高中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04 马永文
打开边界 融通未来
中小学科创教育的明德实践
113 鲁 江
大中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
126 张执南
学术素养导向 大中衔接育人
复旦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校本实践
135 吴 坚
杭州学军中学创新人才培养 :培基铸魂,肩负使命
144 邱月灵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审思和探索
154 朱 焱
教育的高质量与人才的高品质
合肥一中加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路径
162 封安保
科学选拔、敦笃育人 兴趣使然、因材施教
西安交大少年班大学生培养的探索实践
170 杨 森
建构三元课程培养创新人才
西安交大附中的大成智慧教育
181 訾艳阳
科技创新燃梦想 百年育才铸华章
贵阳一中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191 陈章义
育德培能 创新铸魂
西北师大附中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建设实践
202 刘国材
优化学校课程体系 助力学生创新发展
宁夏银川一中养正课程建设实践
212 张永宏
建构多元一体培养机制 挖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