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边界的时代,组织就成为一种目标达成的黏合剂,但是给有能力、有才华、有思想的人提供了相互合作的利益共享平台!过去的江湖,有老大撑着门面,老大决策一有闪失,树倒猢狲散,组织就分崩离析了;但是未来的组织,却是分布式的系统,也是去中心化的,更是模块化生长的,每个人都会在江湖的这张大网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利益,现在很多沉睡的资源将被激活,而存量资源自动转化为增量资源,所以未来的光明在于今天组织的变形记!
非常适合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阅读。
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最近这两三年,可能是历史上最不好过的两三年。 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力资源管理者们都热衷于讨论绩效考核如何操作,培训又有什么新动向,社平工资又增长了多少,如何让新员工适应企业文化,怎么处理劳动纠纷这些事。那时候,一个讲师可以十几年都讲一门课程,咨询顾问可以几年只卖一套体系或模型,HR(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们一招在手,便可历久弥新。 那时候,像电影《乘风破浪》里的徐正太一样,多少HR都觉得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所有的学习都类似于在囤积居奇,等着五年后转手赚大钱,成为新一代的行业标杆。 然后只用了几年时间,似乎一切都变了,从人力资源三支柱到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从人才分析到员工体验,层出的新概念让所有人应接不暇,然后大数据、深度学习、AR/VR(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突破又开始震动产业界,辐射管理界,概念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纷至沓来,使得HR们越来越难以理解业务,也越来越难以自认专业。 作为HR,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一切套路都被打碎,我们的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过去的所学还有多少价值?或者说,我们到底应该凭借什么去迈向前面越来越不可知的这条道路? 很多资深的HR感叹自己的知识连同年华一样已随时代老去,在变革面前感到惶惑和无力;同时,又有很多年轻的HR感到步履为艰,觉得自己无能掌控,无所适从。但是,如果从历史这种更阔大的层面来看,年纪、岁月,绝不应该是退缩的理由,若论二十岁前,那些整日倚老卖老之辈,一辈子的功绩并没有谁抵得过汉帝国的霍大将军,若论三十岁前,又有谁抵得过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但是若说年纪大了就百无一用,却也无法解释廉颇、李靖这等人物。任何宏观统计的论断,在个体的身上几乎都是不可测的,是难以被盖棺论定的,而最终能让人们对一个个体击节赞叹的,也永远是那些超越了年龄的勇武和精进。这种勇武和精进,应当让一个人即使在今天受再多的美誉和追捧,心里也依然明白,眼下的自己,还仍然不是最好的自己,还仍然拥有数不清的可能性,面对生活还仍然拥有选择的权利,仍然拥有不要成为庸众的自觉。 面对行业和专业的快速迭代和变化,这种勇敢应该先于智识,它教会我们不被困住,不产生路径依赖,然后鼓励我们去和新的东西互动,向新的人类学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不是习惯于悬挂自己、审判一切。最重要的是,它还告诉我们,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所有的东西都从现在开始。 HR的世界无论如何变化,我们都不必惧怕未来,更无须沉迷于预测未来,我们的每一天都应该用来创造未来。我们应当敢于去想象和假设,也应当同样敢于去推动对假设的验证和落地,真理之路漫漫,只能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探出来。 不要辜负眼下所有的困境与未知,毕竟HR领域沉寂了这么多年,才终于迎来一个属于我们的大航海时代,乘风破浪,更待何时?
智联招聘(NYSE:ZPIN),成立于1997年,每天350万个高端职位在线,1亿白领用户、300万企业注册用户优选的职业发展平台。
前言一、 商业与管理评论1. 未来组织变形记2. 海底捞,你学得会3. 互联网企业真的不需要KPI和流程吗?4. 庸众的黄昏二、 专家讲坛1. 如何从人力资源的战略角度为公司创造核心竞争力2.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诊断三、 管理视点1. 听陆克文讲一带一路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些思考2. 一个三次改制企业的年终总结3. 绩效就是绩效,工资就是工资4. 年度总结需回归常识四、 组织变革1. 组织变革:疯狂的时代组织走向何处2. 关于组织变革的一点发散性思考五、 雇主品牌1. 雇主品牌,从树立员工自豪感起步2. 你必须要知道雇主品牌的真实面六、 标杆企业1. 大华银行,本土化人才的化育之道2. 绿城,人文理想主义者的绿色家园七、 技术实操1. 定位清晰,才能选对合作对象HR如何选择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 企业社保合规的灵活性实操3. 如何玩转年终总结计划4. 年底算总账,HR要怎样避免误区、做好考评?5. 干货:结合复盘思想的年终总结6. 用需求理论筑起留住人才的金字塔八、 HR专栏1. 跟王熙凤学用人之如何快速提升团队执行成效2. 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爆发是疏还是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