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落幕的杭州G20峰会,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团结的黏合剂、世界振兴的发动机和国际合作的设计者。事实上,多边机构和多边场合的相互支持与相互协调,一直在不断加强。无论在G20,还是在联合国框架内,“金砖国家”的声音都是不可忽略的。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师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概念;2014年11月19日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挑战,如何跨越“陷阱”成为中国面临的挑战。本书在系统阐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和特征事实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特别探讨了有效政府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发展方式转变角度提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向市而生》是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短篇时评,分为七篇,分别为市场之美、产业之兴、政策之力、宏观之妙、发展之势、粤地之生、读思之乐。全书按照经济学逻辑解读现实,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很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主线,体现了行为主体要面向市场而生存、成长的规律,故名为“向市而生”。
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虽然打上了苏联模式的烙印,但也不乏自己的国情特点和部分变通。不能把计划经济的历史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混为一谈。这两个时期的错误实际上与计划经济体制本身无关,也不代表计划经济的历史全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经济上具有“奠基性”“公共性”和“备战性”特点。
《西部发展研究(2015)》直面中国西部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共汇编了16篇相关论文,从经济、社会、人类、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角度呈现西部边疆地区的发展状况,探讨保障这一地区安全并促进其发展的可能路径。一些研究回溯历史,还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部分轨迹;一些研究由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出发,剖
华盛顿智囊团——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领袖人物以时代前沿的宏观视角,深刻剖析美国供给侧模式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出路探究21世纪新知识经济下更为有效的经济政策有助于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本书对美国当前政治和经济政策发出了挑战。作者认为保守派的供给侧经济政策是失败的,这种政策沉迷于减税,容易导致过度生产和繁荣
《城市化集聚效应和收入分配》主要研究城市化及其集聚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内容覆盖城市化和城市体系演变历程,城市化对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农村收入分配、劳动收入占比、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工资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加快城市化以及优化城市体系的政策建议等。
2015年4月30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京津冀协调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未来京津冀区域将崛起成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我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支点。《面向未来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精选汇编了“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
中国政府为了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从2005年初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包括开征纺织品出口关税和主动设置出口配额。这个政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企业更关注品牌和产品质量。 本书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VER促进中国出口质量升级的研究假说。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世界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2005-2008年期间,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结构转型就像攀登一座“大山”,发展中国家都处在攀登这座大山的不同阶段。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各个发展中国家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够更好、更快地问顶那座山峰。 《chao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以及在一个多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