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书馆协会是民国时期全国性的图书馆专业学术团体,1925年成立,宗旨是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本书既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产生、发展及衰退历程,又从多个专题角度,研究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内交外联、学术研究、年会活动等。书后有多个有价值的附录:中华图书馆协会大事记
《中国书业年度报告》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中国书业书系的主干项目,该报告自2009年编辑出版以来,以其权威视角、专业品质、产业深度、案例实务、市场营销、贴近一线的特色,成为独具一格的年度报告体出版要情汇编。 《中国书业年度报告(2016-2017)》梳理年度大势大事,聚焦年度细分行情,观照年度焦点热点,解
近些年,传统媒体人纷纷退出新闻行业,离职事件一次次引发公众关注。他们的高调离场,对传统媒体的坚守者和在校新闻专业学生都造成了心理冲击:从事新闻工作还有价值吗?学习新闻专业还有前途吗?……陆扶民主编的《记者如何转型(新闻从业者职业生涯变动的动因与路径)》中作者组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系学生,专
《“一带一路”中国智慧展览发展报告(2017)/展览行业蓝皮书》对智慧展览相关素材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分类归纳和比较分析整理汇编,形成了“一带一路”下中国智慧展览发展报告,旨在为关注智慧展览发展的有识之士提供参考。在内容上分为:总报告、行业篇、技术篇、案例篇、借鉴国外篇、政策标准篇6个篇章。总报告主要阐述了“一带一路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年鉴(2017)》作为首步反映我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发展的大型工具类出版物,将邀请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各级新闻出版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数字出版集团、新兴媒体、产业基地(园区)、内容服务商以及技术提供商等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编撰工作,力求全面反映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全貌,系统介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新趋势
本书从信息社会与理念创新、分享经济与模式创新、科技进步与实践创新、互联网治理与制度创新等4个维度研判了信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模式、技术与制度创新的深远影响。信息社会发展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先行,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理论体系。本书收录了杨培芳、梁春晓、段永朝、邱泽奇、胡泳、陈德人、张国华等论坛成员的文章,介绍
早期邮坛(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集邮文献,其重要性和邮学价值,是构成中国集邮通史和专业史的核心。研究早期邮坛的上海集邮文献有助于考察、梳理中国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本著以甄别抢救清末民国时期上海集邮文献为主旨,将散见于清末民国时期各种报刊、文集、日记等文献中的有关集邮资料进行剔抉爬梳,置清末民国时期的上
《品读安徽文化丛书》系列,系统整理邮票、课本、文学经典、成语、民间故事、非遗、新闻经典、戏剧经典等中与安徽相关的素材,全方位展示安徽风采,彰显安徽人文魅力。《邮票里的安徽/品读安徽文化丛书》介绍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上反映的与安徽有关的事物,涉及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风光名胜,发生在江淮大地上的“大泽起义”等历史事件、老子、庄
《高校期刊出版社发展策略研究》在出版社数字化改制发展的背景下,结合高校期刊出版社自身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高校期刊出版社的多元发展,重点研究高校期刊、出版社战略性发展的多元解构。《高校期刊出版社发展策略研究》可以为从事出版工作的人们提供参考,可以为从事实务工作的人们提供帮助,对那些希望更多了解出版业或仅仅是对出版工作感兴趣
中国是世界上*先有报纸和*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3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第二版)》所记述的时间,起始于公元713年,即中国*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古老的报纸开元杂报问世的一年,截止于2016年,长达1304年,纵贯我国从古代近代现代到当代的整个历史时期,所记述的史实涉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