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在两次科学传播学研讨会基础上形成的,在科学传播理论、科学传播实践以及各种热点话题的科学传播方面均有深刻的论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从16世纪到至今,学术期刊不断摸索着走向“本土”、走向“国际”,即走向真正意义上为学术的期刊,成为学术的主流。同属亚细亚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针对学术期刊的特殊功能和定位,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于中韩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有关中韩学术期刊的比较研究极为鲜见。基于这种现状,本研究以比较理论为指导,坚
在书店,与书相遇,与人相逢。每一家独具风格的书店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本书集资料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每一个书店故事的背后都是店主的一段人生。30位独立书店店主讲述他们的书店与人生故事,打开一家书店的大门,即可窥见人生百态。希望,这本书只是一个开端,期待有更多的书店,可以记录下属于自己的书店故事,留给自己,留
本书首先综述了知识演化分析及基于复杂网络的重叠结构探测算法的研究进展,提出基于BGLL的重叠结构探测算法,并进一步对知识网络中涉及的社团重叠度、重叠结构动力学特性、重叠结构时间演变特征及基于重叠结构的跨学科领域监测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重叠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演变特征的研究,验证了基于重叠结构的知识演化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学
本次编写讲授文献检索知识和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将最新的国内外电子资源(图书、期刊及特种文献等数据库)让同学们更好更快的掌握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更准确的掌握文献的合理使用,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毕业后参加各种工作应具备的较高的信息素养,更好的尽快的适应社会迅猛的发展。
有人说近现代出版的代表人物只有四位:张元济、李达、邹韬奋、胡愈之,而将书报刊集合为一体的出版家只有邹韬奋先生。本书专门研究作为出版家韬奋的出版思想,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代出版风生水起,1895-1926年间涌现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有成就的出版家。第二部分出版家的铸就之路,1926-1940年间韬奋在“且学且做”创办
《资料员》一书紧扣《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以实用、可操作性为目标,内容浅显易懂。《资料员》共分四章,包括施工资料员岗位责任制度,施工资料员岗位基础理论知识,施工资料员岗位管理实务,施工资料员岗位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论、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启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现途径等。
纸不存,报仍在。其实,不管传播媒介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刚需。本书创造性地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并从思想力、应变力、智造力及领导力四个维度,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人如何因应时势,以自我革新来适应时代变化,不断为读者(用户)提供更优质、更耐读的内容的路径与方法论。虽然这些立足于采编实践的思考,更多地体现为作者的个体感悟,
《读画鉴瓷录(1)》作者从个人藏品中精选出近代已故大家名公书画及清代御窑青花瓷器共100多件,涵盖了于右任、齐白石、关山月、李可染、启功、宋文治、张大千、徐悲鸿、赖少其等40多位名家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作者直接得自名家本人馈赠,属于首次公布于大众面前,非常珍贵和难得。书中运用高清摄影技术,配以清晰的图片,并列举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