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24)》包括专题报告篇、产业发展篇、实践案例篇、热点问题篇等几大板块,共13篇文章,围绕治未病、膳食补充剂等专题,森林康养、中医馆、大健康等产业,科学健身、基层中医院、太极拳等实践案例,中西医结合生活方式、中医治未病保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践的新时代,县域旅游正成为激活地方经济、传承文化基因、重塑城乡关系的关键力量。
本书基于对大兴安岭南麓地区进行的社会调查,系统展现了该地区实现脱贫的历程,概括分析了该地区的致贫原因,归纳总结了该地区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成功脱贫的经验。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对2023~2024年全球城市文明发展理论、重点领域和创新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并对2025年全球城市文明发展做了前景展望。
本书属于北京蓝皮书系列,已连续出版4年,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组织全院力量编撰,力争通过审视数字经济发展大势,考察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找准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具体路径
本书对制造业集群韧性提升的机理、路径与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沿着制造企业一制造业集群一产业链集群的逻辑,从微观、中观再拓展到宏观层面,分析中国部分制造业集群遭受负向冲击的现实困境,探究制造业集群韧性提升的驱动机理,评估制造业集群韧性强弱水平和敏感程度,并对全国制造业集群的韧性强弱进行分类。基于理论分析、数据挖掘和实证研究,
本书深入探讨了深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历程、现状、挑战和战略建议。书中首先回顾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各国的政策措施以及制造业的新趋势,为深圳的制造业转型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
本书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上,参考既有研究文献的测度体系和测度方法,以甘肃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当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基本理念为基础,构建甘肃省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