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细致入微地疏解了西塞罗的经典著作《论法律》,是研究古典自然法的力作。作者深入阐明,西塞罗的自然尤其关注人的自然,法律植根于自然,即基于灵魂的自然和明智者的理性。西塞罗兼取了希腊与罗马对法的理解:最好的法律既具有智慧的要素,又以政治和现实为依据,从而按人的自然本性做出恰当的分配,并激励人追求心智的完善。西塞罗看似倾向
《古代法律文化史》是法律文化史丛书中的一本,丛书展示了文化的案例研究,强调特定的人造物如何表达和探索它们所属时代的关键法律问题,以及必然会涉及的关键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本书利用古老的法律文本以及雕塑、建筑等非文本形式揭示了从古代近东城市亚述、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到古代以色列,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等古代社会多样、丰富的法律传统
本书就对中外文学名著这种法律文化现象的发掘。既包括名著所反映的那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时代的法律现象,也包括名著所反映的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在名著传世的时代中读者对于这些法律现象、态度的解构。
本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指导,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法庭审判话语态度表达的数量、比例、分布、特征、功能、互动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深刻地揭示法庭审判话语态度系统的内在逻辑与本质特性。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除开篇的绪论与最后的结语外,主体部分依次展开:首先是法庭审判话语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概览,详细梳理国内外相关研
本书为集刊《法律文化研究》的第十七辑,以“中国监察制度”为专题。 2016年底开始、2018年初基本完成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调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监察制度与现代国家制度相结合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中国监察制度,带着华夏远古泥土的芬芳一路走来,栉秦风、沐汉雨,跨唐宋、越明清,历经民国“中西合璧”的洗
面对全球性的战争、饥荒、贫困和不正义侵害,罗尔斯在《万民法》中突破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以人民这个道德概念而非传统国家为关注点,通过契约主义程序把自由主义的域内正义原则扩展至全球万民社会,并制定了作为人民间彼此相处及全球公共讨论的公共准则的万民法八原则。
本书大体按照理论法学、国内法学、国际法学的逻辑顺序,重点介绍法理学导论、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等内容,体系合理、重点突出;注重介绍法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结合最新出台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较流行的文献与观点进行阐述,内容难易适中,语言通俗易懂;尤其是运用了信息
本书立足法律史视野,由中外代表性艺术画作、文学小说切入,挖掘表象背后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展现古今中西不同的社会文化及法律制度的演变。通过鉴赏名画《拾穗者》,比较分析了古今中西福利救济制度的不同历史渊源与走向;结合莎士比亚《量罪记》中的未婚通奸情节,探讨了中西传统社会对强奸罪、通奸罪的认定及司法实践;由《西游记》中的
本书是北京科技大学校级规划教材,针对大一社科实验班学生及对法学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是一本法学入门的通识类教材。该教材与现有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电影和文学作品等具有审美性的载体作为法学原理的引入方式,帮助没有接触过法学的社会学习者或大一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原理和知识,让学生在审美和愉悦中学习。第二,本教材针对现
《法史学刊》是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组织编辑的专业性学术集刊。集刊内容涵盖中外法制史、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法律史学得以滋养的学科领域。《法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