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一部研究民国时期目录学的专著。中国目录学史至民国时发生了一大转变,在西学的冲击下,开始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化,由此形成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发展的个高峰。无论是目录学理论、目录学家、图书分类法,还是专科目录等四大方面,都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本书即从这四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目录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全书注重理论的探讨,又
徐铸成先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著名人物,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新闻艺术(增订本)》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举办的多学科学术讲座,时任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邀请徐铸成先生主讲新闻学专题,是一部较为完整地阐述其新闻思想、新闻学术观点和总结新闻实践经验的著作。本书共分十个专题,涉及新闻的基本规律和艺术魅力,新闻记者
当代世界媒体形态先后发生了多次变化,人类经历了报纸阶段、广播阶段、电视阶段、互联网阶段和新媒体阶段。在每个阶段,媒体都以其最新颖、最具影响力的形态传播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和具体事件,从而影响人类的政治生活。 尽管媒体不断出现形态变化,但是新的媒介形态并没有完全挤占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相反,各种媒体形态正在走向融合。媒体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是当前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主流媒体存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国际传播存在内容吸引力不足、传播途径不可控、传播效果无法准确评价的问题,因此,亟须解决信息传播领域中内容智能生产、视听内容呈现、舆论安全、信息传播机制与效能提升等问题。 本书聚焦媒体融
当今时代,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流通的方式,人们互动、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知识创新、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为了积极应对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发展现状,开发了颇具实用性的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旨在帮助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更好地
本书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为参考标准,采用任务驱动的讲解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全书共12个模块,分别为信息安全、项目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程序设计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数字媒体、虚拟现实和区块链。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任务,每个
本书以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益事业为考察对象,对其社会化公益的发展历程、发展原因及传播特点进行了研究,以价值表达和公众参与为视角,展示了新媒体技术在公益传播手段、传播理念方面引发的变革,呈现了公益传播主体的多元价值表达,并对公众参与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新媒体公益传播的良性发展提出对策。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同志从2021年的元旦起开始评报,全年每日一评,记录经济大报的探索足迹。本书将这一年的评报内容结集出版,一是为促进采编工作,让更多的同志包括新入社的同志,能够尽早了解和掌握报社的采编理念和工作规则。二是,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改革发展备下一份历史资料。后,也为新时代新闻理论和新闻宣传工作提供
本书在第3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全书内容再次进行了修订;并结合各类型数据库的发展和变化,对有关数据库的利用进行了更新;根据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增加了引文信息检索和网络开放教学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两个章节。全书系统地阐述了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了社会科学
本书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角度,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及其涨落。内容囊括了从基本概念理论到数据采集预处理,再到挖掘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具体研究内容设计舆情及网络舆情的理论涵义拓展、典型网络平台特征分析与研究、不同平台网络数据的抽取研究、基于抽取数据的网络舆情热点识别发现研究、网络舆情数据的网络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