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文化中的无形资产理论;博物馆文化中的教育理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观众参观阶段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观众参观后阶段博物馆教育活动规划与实施等。
本书汇聚了智慧博物馆的新技术、技术体系架构设计、数据资源管理、基本标准制定、国际传播、数字化展示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收录了系列高级研修班课程中具有学术价值的教案,同时将《我国智慧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2019-2020)》纳入其中,形成了继《中国智慧博物馆蓝皮书.2018》之后关于智慧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前沿、
本书是第五届扬州广电杯“城市广播电视改革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集,书中收录了一等奖15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25篇。书中所汇集的文章对当前城市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探析,如融媒环境下城市广电社会功能的更新、城市广播融媒体工作室的实践和思考、融媒环境下城市台提升影响力策略研究等。
本书将国家博物馆1912年-1949年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段,即1912年7月筹备处成立至1926年10月正式开馆的草创阶段,1926年10月开馆后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初步发展阶段,及1931年10月至1949年10月的动荡阶段;每一时段列为一章,每章前是编者就所见史料对博物馆发展历史、工作概况及重大事件所作的简
本文从“非遗”传统手工艺概念入手,分析传统手工艺展陈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围绕“怎么看”、“展什么”和“怎么展”三个核心问题,依据观众与展品、展陈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内容上,对“非遗”传统手工艺进行展陈分类;在形式上,结合展陈信息传播和观众学习行为和接受度,分析传统手工艺展陈理念和原则。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
本书是世界首部以集邮视角切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主题图书,收录并系统展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邮票、邮品约700枚(件),通过华夏先民从东方启航、腓尼基人地中海传承丝绸之路、欧洲人探险开辟远洋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四个部分,从航运、物产、经贸、科技、文化等层面,用丰富多彩的邮票视觉语言,全景表现海上
本书运用图书馆学基本原理,对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进行多维研究,提出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一方面,从内在价值、理论基础、政策依据等层面探讨图书馆文化服务;另一方面,结合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案例,剖析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现状、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促进策
本书记录了一个城市广电媒体在特殊时点的艰难探索,得失之间,恰是一个注解,既是留给中国媒体的融合转型历史,也是留给自己的发展历史。
本书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总结了山西博物院安全管理的工作经验,内容包含博物馆安全管理机制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风险防范与应对以及当前博物馆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分析等,注重对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既有对理论的分析和思考,也有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举措。
本书是一部有关数字出版领域技术的学习型读物,全书共分为三大模块:理论篇主要介绍了数字出版的内涵以及数字出版技术的有关情况;实践篇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各种数字化编辑技术和软件的操作使用,包括图像处理、图形绘制、动画制作以及交互媒体设计等,新技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