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大学工科物理教材,是2007年第一版的修订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下册内容包括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基础。《大学物理下册(第2版)》既是多年工科物理教学实践的一次总结,也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本书内容精练,难易适度,力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大学物理基本内容的传授,同时又能扩大知
《工程电磁场(第2版)》第1版是根据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编写的电气工程专业教材。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第2版于2008年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体现了面向工程的电磁场内容体系。第1章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是全书的数学基础,重点介绍梯度、散度和旋度的定义、计算和运算规则。第2章~
《光学》以“光是什么”为主线,以“h-r”判据对光学现象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光的波动性、电磁性、量子性和非线性。《光学》注重物理思想的阐述,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叙述力求逻辑严谨、深入浅出。为了加强普通物理学与近代科学的有机联系,《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光学》还在基础理论层次上略作延伸:在光的干涉部分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热点问题思考与探索》分为14章:1.热力学定律,2.极端状态下系统的特性,3.理想气体,4.实际气体,5.热力学特性函数,6.广义卡诺循环,7.不可逆热力学循环,8.热力学循环的BM图,9.量子工质,10.量子热力学循环,11.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2.简并费米气体,13.布朗马达,14.涨落的热力
本书系复旦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学教材,并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系统地介绍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模型和简明的处理方法。共15章分两部分:一是基础内容,包括固体结构、固体中波的衍射、固体的结合、晶格振动和固体的热学性质、晶体中的缺陷、金属电子论和周期场中的电子态,有7章;第二部分为专题概述,介绍近几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磁场(第2版)》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电磁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阐述宏观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共有8章,分别是矢量分析,静电场,稳恒电场,稳恒磁场,时变电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超导电性。每章后均附有小结和习
《理论物理概论(上)》共6章。内容包括:1.分析力学;2.振动与转动;3.碰撞与散射;4.经典与量子理想气体;5原子与原子核;6.万有引力与天体。为了配合讲授、学习和阅读,本套教材还有配套的包含各章重点、难点及全部习题题解的《理论物理概论学习指导》。随着教材的使用和推广,还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与本套教材配套的多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共分为5章,共有26个实验项目。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力学和热学实验,第三章为电磁学实验,第四章为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第五章为计算机仿真实验。本教材可作为大学理工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使用。
《大学物理学(上)》有7章内容。第1章到第3章属于经典力学的内容,讲述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以及刚体定轴转动;第4章介绍狭义相对论基础知识;第5章到第7章属于波动与光学的内容,讲述振动与波动的基本特征、几何光学基本规律以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8章和第9章属于热学内容,讲述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定律;第10章到第12
本书系统介绍电磁场与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工程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矢量分析、时变电磁场、电磁波、天线基础、传输线、电磁兼容、抗干扰技术、电磁兼容测试等。本书注重电磁场、天线和传输线等基础理论与电磁兼容实际工程应用技术的结合。对于静电场和恒定磁场以及场的计算方法,本书不作为主要介绍内容。在介绍电磁场理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