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的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对误译成因进行研究探索,研究从误读到误译的整个认知过程,探讨译本中的文化过滤、文化误读以及译者的文化身份和历史文化语境等要素,探索如何消除无意误译、合理利用有意的文化误译本身的积极因素,从而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大量丰富
浙江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祥地,浙江大学是敦煌学研究的重镇。为总结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的成绩,《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拟收录以浙江大学为主的浙江籍学者的丝路敦煌学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姜亮夫、蒋礼鸿、潘云鹤、黄时鉴、张金泉、郭在贻、卢向前、计翔翔、戚印平、张涌泉、刘进宝、许建平等12位是浙江大学的学者。施萍婷
本书是一部以论述中西儿童文学理论的交互影响为主旨的论著。全书研究的时间维度自20世纪初直至21世纪,理论范畴涉及文化人类学、儿童本位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作者在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中的一些主要范式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对佩里·诺德曼理论的探讨。佩里·诺德曼是当代加拿大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
本书收录了100余幅具有独特创意的精美插画,并配以简洁意向化的现代短诗,意在通过色彩和质感丰富的绘画及轻松美好的文字,多角度地捕捉和引发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充盈内心。这种围绕时下心理话题、以诗为画的艺术疗愈方式,激励每个努力生活的人不负时光,遇见更好的自己,非常适合当下年轻人在社会生活的高压中治愈。
可以让你快乐的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诗选
长篇小说《平遥话》以平遥方言为叙事核心,融合了古城历史、民俗风物。小说讲述以刘元为代表的小人物的挣扎与奋斗,通过家族命运的变迁折射社会历史的演化,生活气息浓厚,地域特色突出。叙事语言精练而富有韵味,方言的熟练融入体现出个性化的文学表达。
冯骥才小说文库(八种),收录冯骥才数十年小说创作的所有代表作,分别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啊!》《怪世奇谈》《多瑙河峡谷》《俗世奇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冯骥才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他的小说紧贴现实,反映社会变迁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冯骥才的小说常常融入
《大车上的我》可以看作是画家铁扬先生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通过对祖父平生经历的寻找、查证,以童年视角,追忆了从祖父到自己三代人一直追求进步的历程:童年和少年是如何生活在大人们那些海阔天空世界里的,勾勒了记忆中的风土人情,细致描摹出一幅故乡风情画,书写了人与故乡这一命题。通过童年和少年这两个人生美好时期的描绘,道出了其中真实
《美的故事》是铁扬先生以家乡的故事和人物为素材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这些记忆大多源于作者的童年,具有童真趣味。其中有容貌姣好的美,命途多舛的丑婶子,相濡以沫的李八石和胖妮姑夫妇等。这些人物的故事在作者头脑中发酵,记述了以往生活中人们和民族的生存状态,作者遵循有感而发的原则,投入了最真实的感情。景物描写亲切自然,整体风格朴
他们是美丽的援藏人医生、气象工作者、博士夫妻、天文学家、畜牧兽医专家、藏学研究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火者、讲好西藏故事的媒体人……《一生西藏情》是一代又一代援藏人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投身西藏建设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