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信俗,起源于象山石浦的渔山岛,流传于浙江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是渔区人民出海时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20世纪中叶,由于历史原因,如意娘娘神像跨海迁移至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共同信仰,产生了石浦—富岗如意信俗。
汤和信俗,是温州民间纪念明初抗倭英雄汤和的群体性祭祀活动,流传于今温州龙湾区宁村,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一信俗活动主要由巡游、祭祖、庙会戏三部分组成,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汤和信俗保有古老的中元节习俗,具有典型性。
浙江萧山、东阳等地的翻九楼原为道教施仪活动的一部分,有大九楼、小九楼之分,但大九楼早已失传,只留下了小九楼。翻九楼是把九张子桌依次叠上去作为表演的舞台,融杂耍、竞技、舞蹈、音乐于一体,表演的行头虽然简单,但过程却异常惊险。
说一切有部是印度历史悠久的著名的部派佛教。然而世亲的《阿毘达磨俱舍论》则以新兴的经部观点,对有部《大毘婆沙论》的各种观念都作了取舍,引起了有部的极大震惊。众贤论师钻研《俱舍论》十二年之久,写成了二万五千颂的《阿毘达磨顺正理论》,世亲锋利的评难也才真的遇上了对手。《阿毘达磨顺正理论》不仅揭露了《阿毘达磨俱舍论》理论体系的
禅宗临济宗的开创者义玄大师,又被称为临济大师,是佛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生活的唐代正是禅宗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宗门林立,大师辈出。义玄年青时皈依佛门,他师承广泛,而直接启发他大悟的是黄檗希运禅师。他曾三度参问黄檗禅师:“什么是佛法?”结果三度遭师父痛打,一时不能领悟。后来经大愚禅师点拨,终于开悟。之后义玄广泛吸取教乘的精
书中详述大家历经各处道场学法,一一修学而加以检择不同过程以后,因阅读正法书籍而发起抉择分,转入修学正确的法义;乃至学法及见道之过程,都一一详述之。于是投入极多时间阅读正法书籍,深入思辨与运用,详细探索中观与唯识的关联与异同,对人生的看法与生活态度生起了解脱的智慧,认为正觉的法义方是正法,深觉相应;也解开多年来对佛法的迷
本书通过对贵州省瓮安县的一个社区一一草塘宗教市场的田野调查,从宗教供给面(各种宗教组织和宗教人物)入手,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草塘宗教的兴衰原因,系统而详尽地呈现各类型宗教组织和人物的多样化宗教经营手段。本书对中国宗教信徒的“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宗教市场论对中国宗教问题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但以“弥散型宗教
《基督教经典译丛:丰盛的恩典》由三篇构成。第一篇《罪魁蒙恩记》是班扬的自传,记述了班扬归信基督的过程和信仰上的挣扎。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如何被罪恶感压伤,如何经历悔改,最后在上帝救赎的恩典中生命如何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篇《适时的劝勉》是班扬给为义受苦者的劝勉和安慰。第三篇《得救是本乎恩》阐述了上帝拯救罪人的恩典,同时描
客家民间信仰与民俗体系繁杂而庞大,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本书用九章的篇幅,把客家民间各种信仰几乎搜集殆尽。对各种信仰的起源、表现形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民间风俗,都有详尽的描述。作者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掌握生动的来自民间的具体事项,又在写作中融入了自身亲历的感
本书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宗教智慧。作者在书中以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中蕴涵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新增加了世界宗教艺术内容,以便充分展现出世界宗教的精神内涵。史密斯尝试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