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蓝印花布的历史源流、独特艺术特征、传统制作技艺,以及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创新设计实践。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蓝印花布图案、色彩、材质等元素如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时尚感的新作品。本书不仅为蓝印花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当代设计领域注入了传统文化的活力,促进了传统与
本书从动态图形设计入手,首先阐述动态视觉图形的基础设计原理,论述其在电视、新媒体等不同载体上的设计原理,内容由浅入深。其次,针对现代融合媒体趋势,教材知识结构以品牌媒体包装为主线;以媒体品牌包装设计案例为章节;构建完整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流程。由整体设计到分项制作,强调应用性。最后,根据流程配合实际项目案例作为解析,辅助具
本书根据主题分为四大板块,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医学、饮食、武术、艺术跟随华人华侨的迁徙、各国人员往来等途径在海外远播中国文明的历程,列举了这些中国传统技艺在海外不同区域、不同历史进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演变,陈述范围涵盖全球,内容详实丰富。
本书旨在帮助儿童更便捷的学习和掌握手抄报的绘画方法,并对手抄报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产生的浓厚兴趣,帮助家长科学引导儿童投入手抄报的学习与制作中,开发智力,培养才能,而特别编著了本书。本书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设置了26节课程,提供了26个最贴近儿童学习、生活制作题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由浅至深,及简入繁,教授与引导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30个项目,其中和陶瓷相关的有9项,和茶相关的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1557个项目,3610个子项。其中与陶瓷相关的有63项,与茶相关的有61项。本书分瓷、茶两篇,按照内容相关性原则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瓷茶项目进行分类介绍,并逐一介绍世界级非遗产名录中的
本书对传统图案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且系统的介绍。书稿通过大量图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形式美的法则及图案收集与表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组成装饰图案的综合材料、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讲解。其中,对装饰图案在家具设计、陈列设计、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做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和示范。作品赏析部分包括动物图案变化、植
湘西竹编作为中国竹编手工艺的一个细分流派,于2008年获批认定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从事该项目的手工艺人主要聚集于湖南湘西永顺县芙蓉镇、万坪镇以及保靖县比耳镇、龙山县比耳村,整体人数不到100人。研究团队于2018年暑假正式开启湘西竹编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以口述史料为研究对象,解读其所包含的文本语义内涵、篾
本书收录了吴中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流传、代表人、代表作等。包括织绣类包括刺绣、缂丝、吴罗,雕刻类包括玉雕、核雕、砖雕、佛雕、红木雕,综合类包括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澄泥石刻、碑刻、明式家具、苏扇、青铜失蜡、七桅古船、水乡木船、香山裱画、甪直水乡服饰制作、金山石雕、藤编等。涉及的人物皆为国家、省、市三级选拔公布的
本书以黎族传统手工艺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文化特质,用设计学的视角,去审视黎族传统工艺的发生机制、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同时,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去阐释传统手工艺对于黎族人日常生活的文化意义。试图在黎族远古手工艺的遗存中,窥见人类早期的工艺技术现象与工艺文化风貌。并通过田野调查资料与相关历史文献的结合,将手工艺置入社会生活与民
《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传统工艺》为“西南百工卷”丛书之一,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张压西副教授所著,全书以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传统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扎实的田野考察、严谨的文献梳理,分析了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传统工艺的历史沿革、材料与工艺、类别与纹样、保护与发展、研究与创新、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等,对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及工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