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文化人类社会的双重密码》是一部探讨价值哲学与文化理论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价值与伦理文化与传统学术随笔三篇,就价值哲学和文化哲学中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作者新颖而深刻的见解。首篇主题包括价值和价值观、人的价值,以及伦理与价值实践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科技伦理、环境伦理、法的价值、国际正义等。这些内容,学理上对关
怀特海认为,观念之史便是错误之史,其原因在于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一般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特殊形式出现于历史上的,而它转化为实际的结果的过程又是缓慢的。于是他借助古希腊思想内核为我们书写了这样一部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史。并深刻地指出,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秘密和希望就存在于尊重传统恪守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观念的探险》有两
本书以战国秦汉时期的择日术为核心研究对象,从数术知识的内在逻辑出发,深入剖析择日术所蕴含的数术原理,系统探讨了择日术的起源、阴阳五行与神煞的运用、日廷图与时空认知的宇宙图式,以及日者在秦汉时期择日习俗中的角色等问题。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知识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
《人类理智研究》由《人性论》的第一卷改写而成,内容清晰简洁,是了解休谟思想的最佳途径。本书总共十二章,各有一个主题。体谟在此将一切哲学分为两类:简易浅显的哲学和精密深奥的哲学,对人类理智的研究乃是属于后者。同时,休谟提出,知觉有印象以及观念两种,事实的推论都基于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仅仅是基于经验的习惯。深入分析必然性观
本书通过对时空测量工具的研究,探讨秦汉时代的时空观念。为了确定时间与空间,古人发明了多种测量工具,包括规矩、准绳,以及圭表、浑仪、漏刻,等等。进入战国秦汉时期以后,这些仪器的设计和制作逐渐成熟,除了部分仪器仍然具有神秘功能之外,其他多数仪器已逐渐走向实用,在历法修订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有赖于时空测量工具的发展,
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人类学意义的人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指选择的自由,而选择本质上就是价值选择,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评价进行的选择。 价值论研究本质上属于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于我们以往的哲学理论主要建立在科学认知或知识论基础上来说,价值论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理解问题的另
本手册对价值理论及其批判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论述,内容既包括从伦理学视角对价值理论的剖析,也包括价值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的对话和融合。全书第一部分讨论了价值的性质及种类区分等基础议题;第二部分针对价值的形式属性以及测量与价值比较的可能性展开研究;第三部分拓展性地探讨了价值理论中的前沿议题。它为读者了解价值理论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本书稿是一部与现象学相关的认识论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方认识论史,主要人物从古希腊毕泰戈拉到亥姆霍兹,纵贯2500年。其中涵盖古代教父哲学、中世纪哲学这1500年中被忽视的认识论历史,主要论述了其中20位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另外,第一部分涉及的达·芬奇、波尔查诺、亥姆霍兹的认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