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出版人沈昌文的散文作品集。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沈昌文先生的自述,题为出于无能。有讲究,道出了作为编辑家的一种办刊态度。沈昌文先生的自述,其实就是体现了《读书》办刊历程中的三无(无能、无为、无我)精神,通篇自述,论人及事,几乎写到了与《读书》相关的所有人,包括《读书》元老,也写了《读书》的主要撰稿人,如吕叔
在诗歌中,诗人与现象界建立平行关系,不断超越。 在生命里,诗歌是语言之盐,血性之岸,命名之光。 行走本生,思考不怠,诗人王自亮的诗艺操练和诗学追寻。 一份中国新时期汉语诗歌发展的笔记,一份当代中国诗人交往的见证。
现代人整日忙忙碌碌、被琐事裹挟,总觉得身心俱疲,无暇品味生活之美。相比之下,古代人慢吞吞的日常,却有滋有味、令人神往。 这是一本小品文精选集,也是一部古人生活的小百科全书。近百篇短小隽永的清雅文字,勾勒出古人摇曳多姿的日常生活与心灵世界:有节气节庆之时的风土人情,有吟诗赋词的快意人生,有饮酒看花的逸致闲情,也有风流传
本书为《文学遗产》杂志创刊七十周年的纪念文集,收录约30篇学界同仁为此次刊庆活动所撰写的纪念文章,文章内容以回忆与《文学遗产》杂志有关的过往经历为主
浙江的水貌丰富多样,有八大主要水系,还有杭州西湖等四大名湖,千岛湖等人工湖泊,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人文景观,同时文化名人辈出,如东汉文学家王充、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宋代词人陆游,明代画家徐渭以及近代文学家鲁迅等。数以千计的名人故居、纪念馆加之鲁迅、茅盾文学奖、郁达夫小
《林门郑氏》是马华文学新锐作家林雪虹的非虚构作品。在这部写作时间长达六年的作品中,林雪虹以女儿的视角回溯母亲郑锦隐忍而顽强的一生,敏锐捕捉华人母女间复杂幽微的情感纠葛。她以克制的语言传达饱满真挚的情感,悼念亡母的同时也是一次痛彻心扉的自我剖析与接纳。《林门郑氏》是两代女性的喃喃低语,更是对女性处境的勇敢审视。 ◎一部
《飞鸟集》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泰戈尔诗集,共有325首小诗,浪漫与哲理并存。以极其平常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晨曦黄昏、星辰大海、飞禽走兽、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等为素材,充盈着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散发着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洋溢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阅读《飞鸟集》,欣赏诗人充满神韵的优美文笔,叹服诗人如大海一样无垠的宽广胸襟,拥
我们忙碌于生活与奔波,可能向往远方和自由,但不能马上践行。不过,好像诗歌并不只在远方。生活的角落里,也有诗意的痕迹。从出门吹吹风的自由与惬意,到往前迈一步的勇气与坚持,再到爱的人教会我的温暖与感动,直至成长就是懂得放声大笑的豁达与释然,最后到过自己的生活的独立与乐观。生活的角落藏匿着温柔的力量。无论是闲暇时独自品读,还
本书以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秩序图景为研究对象,从“秩序”这个宏大的概念出发,将其分化为“自然”“政治”“宇宙”“神学”“空间”“历史”等几个方面,以此论述《埃涅阿斯纪》中的帝国治理模式与个人生存模式。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即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建构的世界社会并不是一套只关涉帝国政治与道德的单一规范系统,而是一种以情感
本书通过对欧阳予倩、田汉、郭沫若的戏剧、电影作品与谷崎润一郎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国戏剧、电影是如何接受以谷崎润一郎为代表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如何最大限度超越这种影响、追求自己的独创性的,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的特质。具体到作品对比研究,运用出典论、源泉论研究方法,利用对照表将田汉、欧阳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