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权研究报告(2024)》分为上、下两卷,共有五编24篇子报告,从版权与人工智能、数字版权研究、版权历史与文化、版权产业研究、版权基础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力图呈现本年度中国版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报告坚持大历史观和文化自信的叙事方向,所涉议题较为全面广泛,着重于版权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研究,探讨作品独创性等基
本书对网络媒介出现以来网络领域活跃的社会思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根据活跃度、影响力和关注度选取网络领域活跃的十种主要社会思潮,依据思潮性质确定十种社会思潮的谱系关系,认为当前数量繁多的社会思潮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民族主义思潮,两条辅线西化与反西化类社会思潮和多元的大众化社会思潮。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确定十种社会思潮在网
本书全面记录了上海书刊发行行业2023年上海咖啡文化周“上海咖香,洋溢世界|上海书香,洋溢大地”系列活动、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在上海品世界读好书的活动实践,包括80家实体书店共同参与、推荐书单、海报、推文、展陈、竞赛、义卖等的基本态势,包括媒体的报道,充分显示了上海品牌实体书店传播咖啡文化的成果。本书主编汪耀华
本书研究了具有跨越时空特性的数字公共媒介如何破解乡村治理碎片化的问题,采用多案例民族志研究方法对湖南一些地方的数字化治理实践进行了连续比较分析,建构了数字公共媒介参与乡村治理的“理想模型”。
本书以当下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治理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闻思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理论、信息获取相关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等理论和观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当前网络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由于互联网提供了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海量信息将用户包
本书分析了辽、金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图书出版发展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辽、金图书出版在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巩固过程中的作用,并从多民族语言文字图书、史籍和文学作品的出版方面考察北方文化融合的进程。辽、金图书出版既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也是凝聚各民族心理的黏合剂,更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
本书内容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咨询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包括第一至四章,揭示信息咨询的基本特征,概述信息咨询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国内外信息咨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介绍信息咨询业务的全过程,讲授信息咨询的具体方法与方法论。第二部分是信息咨询业管理,包括第五至六章,阐述信息咨询师与信息咨询职业的重要性,系统介绍信息咨询产业
本书上篇聚焦中国出版业观察与思考,收录11篇文章,时间跨度超20年,涉及面向2035出版业形势任务、转型发展、出版集团规模效应、重大出版项目价值等内容;下篇围绕出版供应链管理与改革,收录的文章主要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发行回归综合改革时作者的意见建议,涉及改革思路、实施路径、关键环节等,记录了改革过程,积累的经验对当下图书
1749年7月,索邦大学医学院学生弗朗索瓦博尼斯坐上了巴黎警察的马车,本以为是去面见元帅,不想却消失在巴士底狱深处,罪名是散播恶意诽谤国王的诗歌。在这场史称十四人事件的风波中,半个月内有14位平民如博尼斯一般被诱骗逮捕,接受秘密审讯:从哪里听来的诗歌,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告诉了谁……十四人
《国语》《左传》中存在一些相对独立且特征分明的记言记事短文,主要有四种典型文体:劝谏体、讥语体、赞语体、问答体。这些短文在内容、体裁方面的严整程度,如同填写表格。本书主要分析这些典型文体短文的体式与内容,并依据早期文献正面考察这些典型文体短文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用途(商周以降到春秋时期官学教育中广泛使用的规范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