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学概论》主要是对华严宗(学)进行概论性介绍。书中按历史、人物、典籍、思想的分类,将整篇教材分为四个篇幅:由历史,明华严学之来处;由人物,知华严学之传承;由典籍,解华严学之所依;由思想,达华严学之旨趣。从而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华严宗及华严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并熟悉华严宗祖师人物及与华严宗发展密切相关人物的生平、思想;了解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辑为第5辑。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本辑共收录20余篇文章,分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东北亚研究和译介述评四个栏目,围绕宗教社会学经典著作、历史宗教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内容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本年谱记载了谱主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的事迹。该书首版于1944年,由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铅印出版,1992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了该书修订版即《新谱》。修订版订正了首版中的不少史实和文字错误,并在内容上做了较大增补与充实。该书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出版后在文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了解李叔同生平事迹及相关历史真实情况的
(出版管字[2018]331号)作者以简单易懂的白话形式对中国佛教基本典籍《坛经》进行了注解,既对文中的一些佛教专有明相进行了解读,也以通述的方式分段对经文进行了解读,使得普通信众即可对繁琐难读的经文有所了解,满足普通信众的要求,《坛经》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部中国人自制的以“经”命名的佛教经典,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
本书系是荷兰人类学杂志ETNOFOOR(yM/2/1995)的译稿。这期杂志讨论的内容是宗教与现代性的问题,主要的理论关照是与宗教世俗化理论进行对话一一宗教世俗化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认为现代社会的兴起必然会导致宗教公共意义的衰退。同时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也涉及了基督教在欧美社会以外地区(如本书内容所涉及的非洲)传播过程中与
本书重点在于列举常行科仪的行持之法,标注每一步的具体行持的方法,使之规范化,便于行持,称之为斋醮科仪讲义即行科密旨。本书按常用科仪不同的性质选取代表性的一两个科仪加以标注,其余做法一样的科仪未加收录。
《道教常识》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先秦鬼神崇拜、神仙信仰及两汉黄老道的基础上形成的。东汉顺帝时(126-144年),由张道陵创立于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因要求入道者出信米五斗,故时称“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信仰太上老
武昌佛学院是太虚法师于1922年用现代教育方式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具较大影响的佛学高等学府,为中国佛教界培养了大批灿若星辰的佛门龙象,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振兴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22年,正值武昌佛学院建院100周年纪念,武昌佛学院将在武汉全面恢复办学。武汉佛教界特辑本书,以怀念太虚法师开
本书在参考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辑录与拍摄天主教在广东,或有史料价值,或有现实意义的珍贵图片,力求以图存史,展现天主教在广东的历史文化源流、杰出人物、教堂建筑、礼仪节日、社会服务等风貌,以期让社会各界更多地认识和了解天主教在广东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为宗教事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