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讲述了小海蒂儿童时代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生活,离家到法兰克福陪读以及返乡的过程,描绘了山乡与城市、穷人与富人、成人与儿童等不同的世界,谱写了一曲童心颂歌。
这些故事以情动人,生动而流畅,美好而自然,就像一把开启幸福和快乐的钥匙。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年),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她出生于苏黎世湖畔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山村,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个诗人,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给了斯比丽一颗纯美、善良的童心。
导读
知识链接
1.上山找阿尔姆大叔
2.跟爷爷生活在一起
3.山间牧羊
4.下山看望奶奶
5.两次来访的结局
6.新生活的新篇章
7.弗罗兰·劳顿米尔糟糕的一天
8.豪宅内一片混乱
9.赫·塞斯曼听到了新鲜事
10.又一个奶奶
11.海蒂的得与失
12.豪宅闹鬼
13.山中夏夜
导读
知识链接
1.上山找阿尔姆大叔
2.跟爷爷生活在一起
3.山间牧羊
4.下山看望奶奶
5.两次来访的结局
6.新生活的新篇章
7.弗罗兰·劳顿米尔糟糕的一天
8.豪宅内一片混乱
9.赫·塞斯曼听到了新鲜事
10.又一个奶奶
11.海蒂的得与失
12.豪宅闹鬼
13.山中夏夜
14.礼拜钟声
15.准备旅行
16.来访者
17.补偿
18.德芙里村的冬天
19.冬天还在继续
20.来自远方朋友的消息
21.在爷爷家中的生活
22.突发事件
23.“再见了”
1.上山找阿尔姆大叔
这是古老而优雅的梅恩菲尔德村庄,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路蜿蜒而过,一直延伸到群山脚下。从山的一侧望去,陡峭的山崖下是深深的谷地。小路在山脚下蜿蜒向上,一直通到山顶,随着小路的延伸,路边显得越来越荒凉,一路可以闻到山草的芳香,沁人心脾。
一个阳光明媚的六月的早晨,这狭长的山间小道上有两个人在努力向上爬着。一人是个看上去体格健壮、高高大大的姑娘,另一人还是个孩子,她拉着姑娘的手,尽管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却依然能看到由于太热小脸蛋透出的红晕。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尽管六月阳光火辣辣的,孩子却穿戴得像是要抵御严寒。她看上去最多也就五岁,或许还要小。要以她的身材实在很难判断,因为她穿着两层,也许是三层衣服,一件套一件,一条厚厚的红羊毛披肩在外面包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清轮廓,一双小脚穿着厚重的登山鞋,向上爬得非常吃力。她们走到坐落在半山腰的小山村德芙里时,已经是一个多小时之后了。人们从四面八方向两位过客打着招呼——从窗户、敞开的大门或大街上,欢迎那位年长的姑娘回到自己的家乡。然而她没有停下脚步回应朋友们的欢迎和提问,只是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径直走到村子最里面的一幢稀稀落落的房子前。这时就听有人从门里叫住了她:“等等,迪蒂,你要是还想往上走,我跟你一起去吧。”
姑娘停了下来,孩子立刻就放开她的手,一屁股坐到地上。
“你累了吗,海蒂?”姑娘问。
“不累。”孩子回答说。
“我们马上就要到山顶了。你需要勇敢些,再走一段,步伐大些,再有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迪蒂用鼓励的声音说。
一个开朗的丰满女人加入进来,和老朋友迪蒂兴奋地谈论起德芙里及其周围的人和事。孩子在她们身后紧跟着。
“你要把这孩子带哪儿去?”刚刚加入的女人问,“我猜这是你姐姐留下的孩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