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立足于课堂与校内外活动基地,以项目化学习为支撑,以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和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具有姑苏文化特征的建筑、街巷、匠艺、习俗进行研究。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现实问题、核心知识、思维训练、实践探究、过程评价和成果展示贯穿始终,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指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借助项目化学习这一形式,帮助学生对姑苏文化做更深入的了解,唤醒学生的城市记忆与文化记忆,提升学生的区域自信与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 囊括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 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 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 值观念等。2023年10月召 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会议提出明体达用、体用 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 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 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和科学的行动指南。这让我 们深刻了解到,文化传承与 创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要举措。 姑苏,苏州的别名。姑 苏文化是世世代代苏州人在 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 的土地上创造的灿烂的吴地 文化,它包含物化形态的文 化和精神形态的文化。姑苏 文化具有渗透性、普遍性, 更具有生长性。因而,它以 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华夏文化 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不断 绵延。德国学者扬·阿斯曼 认为,文化记忆可以理解为 记忆及其传承、保存和延续 ,或是被筛选、被揭示、被 重新发现和重新建构的一个 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姑 苏文化记忆是指人民创造 、传承,以及不断重构的关 于苏州这一区域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集体性记忆。 追寻姑苏文化记忆就是解决 在这一区域生活着的人的 根的问题。生活在这片区 域的学生,有义务、有责任 努力学习和弘扬姑苏文化, 学习传承和创新姑苏文化所 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勇于肩 负起姑苏文化传承和创造的 重任,将个人追求融入民族 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努力 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 领的新时代接班人。 《基于姑苏文化记忆的 项目化学习指南》(以下简 称《指南》)尝试立足于课 堂与校内外活动基地,以项 目化学习为支撑,以探究体 验式课堂教学和跨学科综合 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 具有姑苏文化特征的建筑、 街巷、匠艺、习俗进行研究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 中,现实问题、核心知识、 思维训练、实践探究、过程 评价和成果展示贯穿始终,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创新意识,指向学生 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生 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借助 项目化学习这一形式,帮助 学生对姑苏文化做更深入的 了解,唤醒学生的城市记忆 与文化记忆,提升学生的区 域自信与文化自信。 《指南》通过确立两大 理念,架构包含四大主题 九十六个学习项目的姑 苏文化记忆项目化学习课程 体系,促进学生记忆、理解 、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两大 理念是承姑苏文化的 历史、特性、价值;创 姑苏文化的延展、重构、 增值。四大主题是建筑 古殿、城墙、园林、民 居;街巷街、路、巷 、里;匠艺苏绣、苏 刻、苏韵、苏食;习俗 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 众生活、吴侬软语。九十 六个学习项目是根据四大 主题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年 龄特点,从认一认说一 说画一画写一写辩一 辩创一创六个层次延伸 出的问题驱动式的学习项目 。这样的架构设计,目的是 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 中对具有姑苏文化典型特征 的人、事、物做深层次的了 解,从历史、人文、审美、 科学的角度对姑苏文化做出 新时代的表达。 《指南》是苏州市平江 实验学校教师围绕江苏省教 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基于姑苏文化记忆的项目化 学习研究展开研究的成果 结集。《指南》可供姑苏区 域的教师使用,也可供其他 区域的教师借鉴参考,如有 不当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 见。
建筑古殿
一年级(认一认):神奇的榫与卯
二年级(说一说):古殿伴我成长
三年级(画一画):设计古殿名片
四年级(写一写):古殿发展导图
五年级(辩一辩):古殿修复的利与弊
六年级(创一创):古殿建筑模型
建筑城墙
一年级(认一认):参观城墙博物馆
二年级(说一说):伍子胥与苏州古城的故事
三年级(画一画):手绘城墙明信片
四年级(写一写):土到砖变形记
五年级(辩一辩):古城墙拆与不拆
六年级(创一创):再现消失的城门
建筑园林
一年级(认一认):四大园林我知道
二年级(说一说):我是园林小导游
三年级(画一画):手绘园林之美
四年级(写一写):手书园林之韵
五年级(辩一辩):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
六年级(创一创):巧手创园林
建筑民居
一年级(认一认):苏式民居我来认
二年级(说一说):话苏州名人故居
三年级(画一画):绘平江路名人故居地图
四年级(写一写):潘府里的故事
五年级(辩一辩):古宅修旧如旧or活化利用
六年级(创一创):我让古宅焕新颜
街巷街
一年级(认一认):山塘街的七只狸猫
二年级(说一说):七里山塘的传说
三年级(画一画):制作山塘街吉祥物
四年级(写一写):七狸的山塘奇旅记
五年级(辩一辩):辩山塘街和平江路的异同
六年级(创一创):设计山塘街文创产品
街巷路
一年级(认一认):按图索迹
二年级(说一说):名人笔下的平江路
三年级(画一画):手绘平江路
四年级(写一写):品味四季平江
五年级(辩一辩):原住民搬与不搬
六年级(创一创):平江路vlog
街巷巷
一年级(认一认):平江九巷我来认
二年级(说一说):平江九巷故事会
三年级(画一画):平江九巷特色路牌设计
四年级(写一写):畅想未来的平江N巷
五年级(辩一辩):论平江九巷商业化的利弊
六年级(创一创):制作平江九巷特色橡皮章
街巷里
一年级(认一认):认苏州里弄特色
二年级(说一说):说迎晓里的故事
三年级(画一画):涂鸦东升里
四年级(写一写):里弄保护倡议书
五年级(辩一辩):原住民生活vs外地客消费
六年级(创一创):设计里弄建筑文创
匠艺苏绣
一年级(认一认):有趣的双面绣
二年级(说一说):针尖上的艺术讲解员
三年级(画一画):设计苏绣徽章纹样
四年级(写一写):苏绣作品诞生记
五年级(辩一辩):传统手工vs现代智能
六年级(创一创):苏绣电子海报
匠艺苏刻
一年级(认一认):一团和气
二年级(说一说):纸上的年味儿
三年级(画一画):私人定制
四年级(写一写):推广文案
五年级(辩一辩):年画的困局
六年级(创一创):年画重生记
匠艺苏韵
一年级(认一认):走近百戏之祖
二年级(说一说):唱响昆曲经典之声
三年级(画一画):执彩手绘昆妆
四年级(写一写):我给昆曲打广告
五年级(辩一辩):当昆曲遇上流行乐
六年级(创一创):昆曲角色变书签
匠艺苏食
一年级(认一认):食中有苏味
二年级(说一说):美食分享小达人
三年级(画一画):专属美食快门
四年级(写一写):笔下的家乡味
五年级(辩一辩):月饼的咸与甜
六年级(创一创):做苏式美食
习俗时令节气
一年级(认一认):知二十四节气
二年级(说一说):探寻节气奥秘
三年级(画一画):节气插画绘本
四年级(写一写):诗意中的节气
五年级(辩一辩):论古今节气价值
六年级(创一创):设计节气桌游
习俗传统节日
一年级(认一认):猜猜传统节日
二年级(说一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三年级(画一画):节日系列书签
四年级(写一写):我在姑苏过个节
五年级(辩一辩):传统节日是否应该商业化
六年级(创一创):传统节日保卫战
习俗民众生活
一年级(认一认):老苏州的一天
二年级(说一说):井与生活
三年级(画一画):不时不食
四年级(写一写):苏春识鲜记
五年级(辩一辩):冬至祭祖该传承还是该摒弃
六年级(创一创):新九九消寒图
习俗吴侬软语
一年级(认一认):乡音识趣
二年级(说一说):软语达人脱口秀
三年级(画一画):妙笔绘吴侬
四年级(写一写):诗韵创作营
五年级(辩一辩):吴语是否要纳入学校课程
六年级(创一创):吴音筑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