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记述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是俄国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农民的作品, 是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力作。全书以一个猎人的游猎为线索, 通过打猎的故事刻画了地主、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等众多人物形象, 揭露了农奴主的残酷与虚伪、农奴生活的悲惨和无奈, 对农奴制度进行了无言的讽刺与批判,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享誉世界的俄国文豪,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
生于俄罗斯奥廖尔的贵族家庭。自幼天资聪颖,15岁考入莫斯科大学,次年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20岁前往柏林大学进修哲学。34岁发表作品集《猎人笔记/经典文学名著》,名声大振。37岁创作首部长篇小说《罗亭》。42岁时创作脍炙人口的情感小说《初恋》。此后常年侨居法国,晚年定居巴黎,驰誉欧洲文坛,与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文学巨匠交游甚密。
65岁时逝于巴黎。遗体运回祖国,葬于彼得堡沃尔科夫公墓。在他的哀悼会上,法国作家勒南说:“这世上再也无人能像他那样成为全人类的化身。”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草莓泉
县城的医生
我的邻居拉季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
利戈夫
别任草地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总管
管理处
孤狼
两地主
列别江
塔吉亚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
死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
幽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
契尔托普哈诺夫和聂道漂斯金
活骨占髅
车轮响声
树林与草原
《猎人笔记》读后感(一)
《猎人笔记》读后感(二)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