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教育随笔,展现了作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面对贫穷、苦难的坚韧与顽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身为贫寒农家子弟艰难曲折的求学人生成长经历,作者认为教育要能促进受教育者思考与觅食,即教育需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持续的发展,提升其思辨能力,更需要帮受教育者获得或提升觅食(找工作)的资本和能力。体现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就是:教育既要让学生当下快乐地生活,也要使他们获得将来持续发展的可能;要提升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也要让他们获得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走向未来的资本和力量。教育需要惠泽所有的受教育者,让他们都能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用随笔形式表达了对教育问题、人生百态、成长历程的思考和检索,揭示了其理性教育思考的历史因素和面对人生苦难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许多篇章思考深入辩证、观点明细公允,语言蕴藉、朴实感人,对教育工作者深具阅读价值。
 
钟建林,少贫而顽劣,每每趁老师板书之际,或藏于桌下,或翻窗而出。然,传播于十里八村者,非顽劣,乃愚钝。后觉醒,始发奋读书。曾以野果换稿纸,以解题换墨滴,常因交不起学费而听天书。常挨饿,久受冻,屡辍学,痛苦过,绝望过,始悟人生。拾过稻穗,砍过柴火,打过松果,采过草药,抓过蛇蛙,抬过石板,发过传单,干过推销,深知天无绝人之路。
现为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编审,民盟福建省委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福建校友会副秘书长,更多信息尽在山声月影微信公众号。
 
第一部分思·工作:为教育而思考/ 
顶天立地,践行课改/ 
脚踩大地,仰望星空/ 
远近高低,皆为景致/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耐心守候,静待花开/ 
教而无果,亦在滋养/ 
理念为先,理性为本/ 
若无肉粥,多寻草根/ 
若失现在,难赢将来/ 
优良素质,不悖分数/ 
教书教人,教心为上/ 
照亮学生,点亮人生/ 
潜质教师,三项素质/ 
宁失世界,莫失自己/ 
教研成果,不靠口号/ 
教研奖励,警惕变质/ 
本体知识,宜多研究/ 
苦口婆心,不若攻心/ 
我的地盘,你别做主/ 
你的孩子,我的学生/ 
学会感恩,常怀感激/ 
学生忘恩,缘由何在/ 
约法三章,彼此尊重/ 
智寻物品,巧用笔芯/ 
顽劣言行,非常应对/ 
与其说教,不若做到/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善意欺骗,重在艺术/ 
出人意料,情理相协/ 
呵护学生,点而不破/ 
严慈相济,坚守底线/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 
五项要点,提升成绩/ 
因为不同,所以不同/ 
编辑常惧,遗憾常在/ 
十年工作,两个维度/ 
第二部分悟·人生:因思考而理性/ 
远方有山,身边有景/ 
一同出发,各自离去/ 
生命卑微,价值几何/ 
观蚁觅食,思考人生/ 
坐井观天,三重境界/ 
世事常变,适应最难/ 
超越自我,重新出发/ 
少怨不公,多提实力/ 
人生四季,财性不同/ 
股市博傻,尚须理性/ 
买车与否,自有考量/ 
替死者悲,为生者怜/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 
爱到放弃,也是完美/ 
九嫂的情,尘世的痛/ 
风险太大,善念难彰/ 
心若阴暗,世界难晴/ 
目标再高,总有梯子/ 
出版图书,些许感悟/ 
网络投票,各怀目的/ 
挖倒墙脚,常堵己路/ 
怀善良心,做理智事/ 
小李飞刀,情义两难/ 
世间行走,须有三心/ 
第三部忆·成长:为觅食而读书/ 
母弱子强,母失子立/ 
少难知老,无缘过继/ 
蒙冤棒喝,愤懑开悟/ 
生性倔强,负气出走/ 
身虽畏冷,心意尚坚/ 
巧换稿纸,常借墨水/ 
常欠学费,不落学习/ 
忙里穿梭,农学两顾/ 
红薯当餐,米粒难寻/ 
咸菜配饭,开水调料/ 
一包泡面,一生回味/ 
无心插柳,竟成主力/ 
辍学之际,幸遇贵人/ 
温饱难保,打饭心得/ 
无钱高考,得遇贵人/ 
只身北上,独向远方/ 
录入天文,转入数学/ 
节约八分,成就一生/ 
尊重彼此,各守权利/ 
博士梦断,有憾无悔/ 
岁寒知松,风姿难纵/ 
童年已逝,师恩犹在/ 
生活不易,求学亦艰/ 
青山仍在,游子难归/ 
附:爱,让我们远航 刘文忠/ 
后记 有多少激情在等待中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