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沿海湿地健康指数、沿海湿地保护典型区域等。书中首先梳理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国在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湿地保护修复政策、读海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公众意识与参与机制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进展曰然后介绍了经过社会
脆弱性和适应性是全球变化,以及环境与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是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究其脆弱性和适应性问题具有丰富人地系统理论和引导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价值。《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与适应性:理论、方法与实证》采用脆弱性分析的研究思路,分析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
风场-物源-盆地系统沉积动力学(英文版)
本书以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在煤岩煤质、元素和矿物组成等基础分析上开展了低煤级煤的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气模拟,分析了两种模拟方式产出气的组分、产率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发现了煤岩遭受生物作用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证据,提出了具有生物作用煤层气成因的综合判据,阐释了低煤级煤生物作用降解结构演化机制,揭示了热
本文将国际关系领域的双层博弈框架引入气候传播研究中,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识别出中国气候传播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三大利益相关者,然后以三大利益相关者为基本单位,对其从2009年到2017年在国际层面气候传播中的角色和策略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梳理其在国内层面相应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三大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变化特点,并给出针对
《中国海洋经济(2018年第1期总第5期)》为2016年创办的学术集刊,由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孙吉亭研究员主编,一年两期,本期为总第5期。本刊以探讨海洋经济为主旨,开辟了“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国际贸易”“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国外海洋经济”“其他研究”等专栏,收载16篇文章。本期文章
本书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科普读物,涉及各个节气的科学内涵、气候特点、农事活动、保健养生、传统民俗和历法渊源,强调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二十四节气,并认为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书中也展示了作者关于三伏和历法研究的学术成果,一是建议推广传统夏三九,淡化传统夏三伏;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节气历。
本书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五个区域:东南极的普里兹湾区和维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西南极南极半岛东缘及威德尔海区,南极半岛西缘陆架区以及罗斯海陆缘区。这五个区域不仅是“南及周边海域环境综合考查与资源潜力评估”专题的重点研究区域,也是具有不同构造背景的区域,如普里兹湾和罗斯海为被动陆缘,南极半岛东缘及威德尔海区即有被动陆缘及边
阐述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图书编写类型、题材、内容的变迁历程,宋元开放的官方海洋政策,海上丝绸之路走向繁荣,官方主动面向海洋发展的思维,明清官方封闭的理念影响了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中国海洋发展进入民间性、地方性层面,海洋图书编写题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反映了中华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进程。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更是与人类的古老文明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国家统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册书将从身边的水开始,介绍这个被誉为生命之源的重要资源。课程内容从史家小学十几年来组织开展的与水有关的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水开始了解。在介绍身边的水这个主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