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来为多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都会,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是他们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本书是国内外敦煌民族通史,也是部全面系统论述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从某一角度说具有裨补阙漏的意义;以语言学、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以深入研究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本质,进而深入探讨不同民
“给孩子讲好中国故事”这套丛书共分三辑,第三辑“中国力量”共五册,分别是《四大发明》《诸子百家》《丝绸之路》《汉唐盛世》《郑和下西洋》。五本书分别先整体介绍四大发明、诸子百家、丝绸之路、汉唐盛世以及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然后以跨页大图的形式展现其历史发展轨迹。每本书由18幅跨页大图组成,每对页以故事为
《中国文明正源新论》是作者的文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提出中国原生文明史观,重新确立中国原生文明研究方法,突破传统儒家历史观的藩篱,细致梳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的生存经验,指出中国文明的强大与不朽,不在变形的末端,而在雄厚的原生时代,重点提出“强势生存”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下编则通过战
余子道,1931年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党总支书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军事史领域成果丰硕。2021年3月,为庆贺余子道教授九十寿庆,余门弟子发起祝寿征文活动,并决定编纂论文集。本论文集收录来自海内外的余门弟子所著学术论文共30篇,分为近现代中
本书立足于大文学观来考察唐代奏议,从文学史的宏观角度对唐代奏议的文体特征与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客观地评价唐代奏议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书以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为内容轴心,从史前文明、西周文明、秦汉文明、隋唐文明与丝路文明五个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的板块,着重描述那些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标识性事件、代表人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科技成果等,再现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和文化繁荣的昌盛时期的社会图景,以展示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至第五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晚清《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六辑)》。乾嘉汉学之后,以考据为主的治学方法逐渐僵化,由考古转向通今、从考据回归义理、从治经转向治史,通经致用成为学者追求的
重庆市志·广播影视志(1986—2010)
本书共六篇。第一篇为史话,高度浓缩金寨革命斗争史。第二篇至第五篇为史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重点颂扬金寨境内三十年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与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第六篇为史论。
本书分漕运通济、京畿重镇通州城、通州史照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通惠河、北运河、漕运、城垣街巷、景观遗址、寺观教堂、教育卫生、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