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元史》是《清华元史》的延续。本学刊虽以元史命名,但其所收论文、评述等,内容远不限于传统元朝历史的研究视域,而是秉承百年来元史学界既有之大元史精神,以元史概指千年以来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国家交流、互鉴、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内涵,以期真正意义上体现中国元史研究作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独特地位。第三辑设东西陆路交通与内陆亚洲
本书呈现的是基层侨联工作者视域下的侨乡文化生态,亦从中突显了业余华侨文化学者的初心使命。以合适的体例,用史学的笔法架构,以时序为经,以事类为纬,翔实记述了龙湖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读者可以从本书第一手侨乡社会的基本资料,了解龙湖侨乡社会的发展变迁。同样还可以发现:龙湖的华侨华人史是一部风雨沧桑的血泪史,是一部自
本书主要从概述、金文研究的历史回顾、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金文常用字释例、金文铭辞选读,其中第四、第五方面是全书的重要内容,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五,并附有现代汉语,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学习金文的重要参考。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描述江南四时风物,介绍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以及非遗文化等,并附有具地域特色的插图,以丰富的细节和鲜活的文字,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记录并褒扬华人企业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本书征集报道了45位具有榜样力量的华人企业家,每位华人企业家约8页左右的篇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报道每位华人企业家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创新突破和企业家精神,精彩的创业故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精炼传神地彰显入选企业(企业家)的卓越成就和精神风
本书内容包括:汉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居地与迁徙、汉代东北民族的社会生产水平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汉代东北民族的制度文化发展及汉制的影响、汉代东北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汉文化传播、汉代东北民族与汉民族民俗文化的共存互融。
本书收录了傅雷于1954-1966年写给孩子傅聪的信,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本书遴选文章22篇,涵盖政治、文化、民族融合等领域,力图集中展示避暑山庄研究的优秀成果。内容包括:避暑山庄建立与承德社会变迁、避暑山庄形成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略论避暑山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乾隆帝用兵统一准葛尔蒙古的决策刍议——以乾隆帝在热河的活动为例等。
本图册为上海博物馆与上海书画出版社合作的全新青铜器展览图录,收录了82件极具代表性上博青铜珍品,包括了上博的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以及新增展品镶嵌兽面纹牌饰、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等。以时间为主线,每个时期都附有详细的特征介绍,根据每个时期青铜器不同的特征选择了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典型作品,完整呈现青铜器的发展脉
自嘉庆继位开始,清帝国的财政连年亏空,官僚日益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白莲教起义声势浩大。自此,帝制的荣光渐趋暗淡,清帝国由盛转衰,中国也逐渐落后于西方。直至1840年,英军陈兵珠江口,中国开始了积贫积弱的近代历史。 但是,近代的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早已潜伏于清帝国的统治之中。自定鼎中原,到覆灭南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