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1921-1949年间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关红色印信的部分图片资料(印鉴),以红色印信发展历程为主线,从革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角度,通过解读其背后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的苦难与艰辛,重温经历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党和人民鱼水深情,旨在让新时代读者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研究中华文明和各省优秀传统文化的科研活动越来越多,优秀传统文化考察新成果和科研成果也很多,但还未发现研究中华文明与湖湘文化的重要著作。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又是论述隐山湖湘文化起源发展的一部全新的创新型著作。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起源发展数千年的光辉历史,不仅时间长久,重点突出,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的《中国典籍与文化》第14辑,此次以科举文化为主题,由7位主讲老师从不同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我国科举文化的情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希清教授通过五个问题的讲述,对中国科举制度进行详细论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金滢坤教授主要讲述了唐五代科举与婚姻观念的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内容为武王灭商之后,向商朝王子箕子请教,箕子为武王开陈治理国家的大道。其内容包括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和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九个方面,故称九畴。《洪范口义》对《洪范》的解释,重在疏通经义,对于天人之际不做牵强附会的发挥,在关于《洪范》的注解中,
李先生对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研究颇有见地,提出了中国早期文明演进的三阶段说,即古国-王国-帝国。在《华夏文明》以及其他书刊报刊上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既通过对某个器类,比如陶器、牙璋、原始瓷、宁乡青铜器等的研究,解读这些器类和中国早期文明演进的时空关系和互动关系;也通过对单个遗址,如良渚、陶寺、王城岗、禹会村、新
本书从“叔虞封唐”晋国肇始起,以时间为线,运用宏观描述与具体节点剖析的形式,通过对叔虞之子晋侯,及之后晋文侯、晋武公、献公、文公、襄公、灵公、景公、厉公、悼公、平公等君侯以及诸多异姓卿大夫之间有关重大史实的介绍,结合与列国情势的比较,解说晋国在施政、治军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进退得失、盛衰成败,本书讲述的真实历史惊心动
本书为天水文史资料系列丛书的第二十六辑,由天水市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天水市的文化遗产、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城乡风貌和发展成就等,全面展示了天水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描绘出天水的人文精神,有效展示了天水的魅力,为讲好天水故事、宣传天水旅游文化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有利于宣传推
本书收录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广饶藏本》《几件王尽美珍贵档案背后的故事》《齐鲁通讯社--山东革命星火的传播者》《信仰的力量--邓恩铭开展革命活动纪实》等文章。
明代史学,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从总体上看可以嘉靖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期处于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之下,史学领域一派萧条,除官方组织修纂的《元史》等几部史书外,成果极少。明中叶以后,社会多元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政治控制渐趋于无力,文化气候相对宽松,出版业高度发达,为士人提供了读书撰述的客观条件,使得私人撰史之
明人撰述的史部文献,大部分已经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等新版大型丛书中。但各种古籍影印丛书都有自己的标准,也就存在一定的取舍,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尚有不少稀见史籍传世,值得引起学界重视。《稀见明人史部文献汇刊》所选的这批明人史部文献分布较散,深藏于海内外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