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是兼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研究热点,相关成果虽多,但仍然存在理论研究的不足。为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问题长期被研究者忽略,缺乏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然而,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基础,也是“何谓区域协调发展”和“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逻辑联系的桥梁。本书以利益分析为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至今仍存。十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发达经济体在危机中受到重创,至今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十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世行、IMF投票权和份额改革得到落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多边开发机构投入运营,G20等宏观经济治理平台
本文以对外开放为视角,研究其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以及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比较,发现东北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地区开放度相对较低,二是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文章从区位因素、结构因素及相关制度因素展开了深入的成因分析,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复杂性制约
2016年G20杭州峰会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它彰显了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蕴含世界秩序的新因素。本书在其丰硕成果中提炼出四个重点,分别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治理机制”“促进贸易投资增长”和“推动包容联动发展”,并以这四项重点成果为逻辑展开。此外,本书还旨在建立G20的长效机制,让中国主席年
本书是贺萍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新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观真实世界,以问题主导,周其仁带你从产权视角解改革难题!收入本文集的文章最早一篇写于1986年,最近一篇写于2017年,作者始终依托中国改革的实际经验研究产权与制度变迁。在开篇“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一文中,作者对“既不时髦也不流行”的科斯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到引人入胜的真实世界找问题、重点研究约束条件以及努力把认
本书记录了中国经济特区艰辛而又精彩的试验与发展历程,它向人们讲述了几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如何迅速崛起为东方明珠,又将走向何方。具体的,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再次探讨,同时也是经验现实的实证。其中心内容是立足于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对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过程和制度试验进行全面考察,理解真实情境中的经济增长方
中国不仅“引领包容性世界经济增长潮流”,并且提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本书围绕这一主题,选取国外智库一系列有见地的研究报告,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0个国家47个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6个国家17个智库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分析,比利时、荷兰、以色列等6个国家9个智库对亚洲基础设
本书分别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考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提出的历史进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解读,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各部分探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理论依据,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和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两个层面考察了